时间:2017-11-05 16:42:16
1、判断题 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吸取了外来美术风格
C.图三作品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
D.图四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徵汉合流”的特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京剧在道光午间,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同光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故D顶说法错洪。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书法绘画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欣赏下列书
法、绘画作品,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张旭的书法?图2颜真卿的书法
材料二
图3宋夏圭《山水十二景》
材料三
图4 蒙娜丽莎图?图5?圣母像
(1)材料一中图1图2的书法作品各有何艺术特点,共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欣赏材料二中的绘画作品,请你从艺术特点和时代背景两方面写出这幅画的解说词。
(3)指出材料三中两幅名画共同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1)风格:张旭的草书狂放不羁;颜真卿的楷书墙庄浑厚,雍容大度,讲求规范
法度。时代特征:国家统一强盛的盛唐气象。
(2)描绘江南风光,墨色恬淡,构图不追求对称,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称为“残山剩水”。反映了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政治现状,表达了文人的不满。
(3)风格:以写实的手法揭示人性的美,是古典主义的典范。
特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体现了人的价值或人性的萌发)。
(4)认识书法、绘画的不同特点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又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本题解析:
第(1)问中分别从草书和楷书的特别出发进行回答,又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同属于盛唐时期。
第(2)问从宋夏圭的画中可以看出他的画主要是集中在一边,所以被成为“夏半边”,这证明反映了当时时代背景南宋偏安江南的情况。
第(3)问两副图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
第(4)问从导言“书法绘画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再结合政治学的原理便可以得出文化是由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又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考古学上所说的“金文”是指
A.雕刻在金属上的文字
B.金朝人使用的文字
C.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D.用金子铸造的甲骨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可以看出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故答案选择D项。从材料中“秦书有八体、八曰隶书”可以看出隶书是秦代的八大字体之一,但不是八大篆书字体之一,故A项不正确;楷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故B项不正确;隶书是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但不是汉代而是秦代,故C项不正确。
点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对书法艺术有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1)国家统一的盛世很容易形成注重法度的书法风格,比如唐朝;(2)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会形成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的书法风格,比如宋朝。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南宋的马远、夏圭的画作被称“残山剩水”,他们也被后人称为“马一角”“夏半边”,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A.国家一统的安静心态
B.灰浆桶近百姓,漠势权势的傲骨
C.山河残破,偏安一隅的郁闷心情
D.救亡图存的壮志情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马一角、夏半边生活在南宋时期,由于南宋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女真人的妥协退让,致使北方半壁山河沦丧而偏安江南,所以马一角、夏半边实际是讽刺南宋统治者,故选C。
点评:中国画在魏晋之后,一方面形成了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重写意的文人画。文人画自魏晋开始占据中国书画主导地位。在表现形式上,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空间布局、意境、神韵等,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