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罗斯福新政》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11-05 16:25:5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33年罗斯福政府批准了《房产主再放款法》,成立房产主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给城市小房主,帮其赎回抵压的房屋,后又通过《房产主贷款法》(1934年)和《国家住宅法》给小房主提供小额修房贷款,并使部分市民可以租到房价低廉的住宅。这些举措
A.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困境和不满
B.加强了美国垄断组织的统治地位
C.通过增加政府财政开支来增加就业
D.整顿了金融秩序为新政的推行奠定基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这些举措的受惠对象是小房主和部分市民,并非垄断资本家,排除B;题干没有涉及”增加就业,排除C;整顿了金融秩序主要是通过整顿银行,排除D;这些举措有利于改善民生,因此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困境和不满,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韩国和新加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实现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其共同原因是
① 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 ②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③ 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④ 实行“不均衡增长”战略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美联社曾经报道,1930~1932年,每天有大量的美国人聚集在苏联驻美大使馆门前,要求移民苏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美国工人大量失业
B.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C.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苏联的经济政策吸引美国人前去投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大量失业的美国人受到苏联的吸引而出现题中现象,并非是要到苏联投资。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凡荒政十有二:……四曰发赈;……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
——摘自《大清会典》
材料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大纲》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美国20世纪的重要转折点。“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有两点主要的区别,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大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二点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早期进步运动倡导者常常诉诸基督教义,诉诸人的良知其中还包括爱默生的“改造人”的思想。而“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而不是改造人……为每一项计划辩护的依据不是从道义出发,而是从纯经济规律出发:设法救济穷人,增加就业等等,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买东西以维持工厂开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材料原文)(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4分)


参考答案:
(1)措施:开仓救济;出借钱粮等物给灾民;减免赋税;暂缓征收应征税赋等。 (3分,任答三点即可)
(2)看法: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认为政府应该高度关注民生问题)(2分)
措施:政府要与民众一起大力发展经济以满足 民众的衣、食、住、行四大需要;政府要通过调整土地等社会财富来解决民生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4分)
(3)特点:改革的范围大、力度大;具有浓重的实用色彩(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改革经济体制为主;遵从经济规律,通过提高消费力来拉动经济发展。(4分)


本题解析:(1)本问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关键信息:发赈、出贷、蠲(免除)赋、缓征。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关键信息的含义。“发赈”即开仓救济;“出贷”即出借钱粮等物给灾民;“蠲(免除)赋”即减免赋税;“缓征”即暂缓征收应征税赋。
(2)本问的第一小问由“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可知孙中山认为要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第二小问依据“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等关键信息归纳即可。
(3)本问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依据“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大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二点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从纯经济规律出发”等关键信息概括归纳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这与19世纪晚期最明显的不同是
A.积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借助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
C.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外掠夺获取超额利润
D.充分利用和吸收科学技术成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要求分析二战后和19世纪晚期这两个资本主义发展史上重要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同原因,其中B、D两项是相同原因,A、C两项是不同原因,但C项是19世纪晚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