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05 16:12:47
1、判断题 ? 以下是某校高三一班学生对理学的理解,学生甲认为:“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学生乙认为:“理学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下言论符合学生乙观点的是
[? ]
A.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
B.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D.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一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二 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四 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五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六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和材料三朱熹、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2)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3)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4)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大力宣扬“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观点的理学家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 ]
A.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
B.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C.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D.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