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手工业的发展》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六)

时间:2017-09-26 19:00: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属于唐宋时期我国制瓷业成就的是
①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②出现五大名窑 ③出现珐琅瓷 ④景德镇成为瓷都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2、判断题  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①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       ②冶铁业发展带动人口聚居情况的出现
③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这是一家采用了雇工经营的新式企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判断题  《唐律》规定:“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监管人员)当官司,各减三等。”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在唐朝兴起
B.政府限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C.唐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4、判断题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之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

A.①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B.②甲骨文中出现“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代开始
C.③反映了唐代瓷器制作高超的技艺
D.④反映了原始时代高超的彩陶技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1?1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