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7-09-26 18:45: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4分)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紧迫感,积极投入改造中国社会的探索与实践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之所谓共和,所谓立宪者,乃少数政党之主张,多数国民不见有若何切身利害之感而有所取舍也。盖多数人之觉悟,少数人可为先导,而不可为代庖。共和立宪之大业,少数人可主张,而未可实现。……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吾人果欲於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於伦理上保守纲常阶段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
【材料二】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但是现在人的思想,都不是这样,他们总觉得做工的人最无用,最下贱;反是那不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二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改良,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我们中国的劳动运动,还没有萌芽,第一步觉悟还没有,怎说得到第二步呢?不过我望我们国里底做工的人.一方面要晓得做工的人觉悟确有第二步境界,就是眼前办不到.也不妨作此想;一方面要晓得劳动运动才萌芽的时候,不要以为第一步不满意,便不去运动。
——陈独秀《劳动者底觉悟》(1920年5月1日)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共和立宪思想在中国的实践。据材料一,说明在近代中国共和立宪未能救国的原因,基于这一结果,陈独秀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为此掀起了哪一思想运动?(6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思想产生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3)从陈独秀的心路历程,说明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如答“预备立宪”也可赋分)。(2分)
原因:民众缺乏政治觉悟;封建伦理观念盛行。(2分)
观点:伦理的觉悟;(1分)新文化运动。(1分)
(2)变化:认识到工人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1分)
原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显示无产阶级力量;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任答两点,给2分)
影响:推动思想解放;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3分)
(3)作用: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社会进步。(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实践联系向西方学习的史实来思考可归纳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中“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可归纳出民众缺乏政治觉悟;从“吾人果欲於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於伦理上保守纲常阶段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可归纳出封建伦理观念盛行;第三小问观点从材料一中“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的信息可归纳出伦理的觉悟;掀起哪一思想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新文化运动。
(2)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二中“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信息可概括出认识到工人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原因可联系1920年前后国内外事件来思考,可归纳出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显示无产阶级力量,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第二小问影响可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来分析,可归纳出推动思想解放,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3)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可联系陈独秀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归纳出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社会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胡适在1929年4月27日的日记中写到:“我们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造成胡适这种思想认识的社会原因可能有
①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②儒家思想仍然影响深远
③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④国民革命运动的冲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说明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说明儒家思想仍然影响深远,也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①②③符合题意,因此C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在思想方面的冲击作用主要体现在人民革命的意识增强,与题意无关,故排除④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提倡一种新的社会心理,叫人知道举业的丑态,知道官的丑态;叫人觉得“人”比“官”格外可贵,人格比富贵格外可贵。社会上养成这种心理,就不怕皇帝“不给你官做”的毒手段了。能得胡适如此评价的中国文人当是?

[? ]


A、施耐庵
B、蒲松龄
C、吴敬梓
D、曹雪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 还是可以萌发”。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
A.传统文化
B.君主专制制度
C.传统的小农经济
D.反动政府的统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人物言论“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 还是可以萌发”说明作者旨在说明传统文化与中国近代变革的关系,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传统文化仍然根深蒂固,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B不符合作者的意思,C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再结合所学,胡适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A符合题意。
点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某报道说“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之人(或事)……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此报道可能出自(? )
A.《国闻报》
B.《时务报》
C.《民报》
D.《新青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辨析问题的能力。在报道中提到的“废共和复帝制”内容,这应出现于辛亥革命之后,联系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刺激中国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AB为维新派报刊,C为革命派报刊,因此选D。
点评: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