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主要经济政策》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9-26 18:27: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历史上曾征收“泰半之赋”,其含意是
[? ]
A.秦始皇时代农民收成上缴国家三分之二
B.汉武帝时代农民收成上缴国家三分之一
C.光武帝时代农民收成上缴国家五分之二
D.秦汉时代国泰平安、轻徭薄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8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世纪早期这段畀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2分)二者有何内在联系?(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创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共同历史原因是什么?(2分)
(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丁哪些有利条件?(6分)并分析世界市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参考答案:(1)含义:中国实行海禁;西方新航路开辟。(2分)联系: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为维护封建统治,统治者实行不管锁国政策。(2分)
(2)模式创新:英国实行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或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市场经济模式。(2分)
(3)共同原因:资产阶级统治和民主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创新与推动。(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条件: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世界市场发展创造条件。(6分)
积极影响: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劳动力和市场(2分);中国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在15世纪,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等信息中国从经济政策角度思考,西方从地理大发现视角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角度作答即可。第(2)问从材料二中“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等信息从自由市场以及国家干预经济的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对应材料二,依据材料二“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民主制度、工业革命以及经济机制自我调整角度来归纳答案。第(4)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并结合工业革命史实从世界市场形成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第二小问联系所学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从小农经济解体以及新式工业发展角度综合分析作答。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 ]
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唐朝后期,均田制无法推行的主要原因有
①政府缺乏直接支配的土地②商品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③租庸调制使政府财政减少④唐德宗支持推行两税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唐朝后期,均田制无法推行的直接原因是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减少;主要原因是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即商品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关于“地丁银”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取消人头税,只征土地税
B.田赋和丁税,均只收白银
C.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
D.按人口和土地的多少统一征收白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摊丁入亩”这一概念的理解。“地丁银”三字正好是此概念中的三个要素。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准确理解三者的关系。它不是取消人头税,而是将其摊入田赋,而且摊入以后人口就不再作为征税的标准了,而征收白银仅是赋税的外在形势。因此最佳选项应是C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