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主要经济政策》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7-09-26 18:19: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戴逸的《简明清史》记载: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指江浙地区)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以前地广人稀、物产不丰的湖广地区随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成为粮食供应的重要基地。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下列各项不属于江浙农村经济变化的原因是
A.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政策
B.经济作物得到广泛种植
C.大批工商业城镇蓬勃兴起
D.当地人口稠密,非农人口增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地(指江浙地区)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是因为当地人口稠密,非农人口增加,同时大批工商业城镇蓬勃兴起。湖广地区随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成为粮食供应的重要基地是因为经济作物得到广泛种植。重农政策是抑制农业商品化和专业化的,不符合材料的信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相似政策。(2分)
(2)明朝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何种目的?这种目的是否达到?为什么?(3分)
(3)清朝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何种目的?依据是什么?(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清的对外政策。(4分)


参考答案:(1)禁海令,不许民船出海贸易。
(2)防止沿海居民与外敌联系,形成倭患。没有达到。因为东南沿海的奸商与倭寇勾结,倭患愈演愈烈。(3)阻止沿海居民与东南抗清势力相联系。依据:清初东南沿海人民坚持抗清,如郑成功。
(4)明清的闭关政策只能暂时防止外来敌患或人民的反抗斗争,但不能从根本上维护其统治,且严重阻碍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导致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之一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表述最能体现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寸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
B.“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C.“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其也。)
D.“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6分)某中学高一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第一小组同学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不同时期各国实施的“经济政策的调整”,做了几张资料卡片。
卡片一?

(1)根据卡片一,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其依据是什么?(3分)
卡片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片二中俄国、美国、中国的三次改革在农业方面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3分)
卡片三

(3)卡片三表明,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政策做出了哪些调整?其特点是什么?(4分)
卡片四



?
(4)20世纪50年代和1978年后,我国曾两次借鉴国外发展经济的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两个时期我国分别学习国外了什么发展经济的模式,并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6分)


参考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 (1分)
依据: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所以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动力。(2分)
(2)苏俄: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1分)
美国:调整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1分)
中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3)调整:制订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建立福利国家制度。(3分)
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1分)
(4)50年代学习苏联的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实行计划经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3分)
1978年以后学习西方先进经营方法、管理技术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自主经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不同时期各国实施的“经济政策的调整”是本题的主旋律。
(1)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当然是重农抑商,关键是要答好依据是什么?答上“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也是可以的,因为和“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动力”是一样的。
(2)俄国、美国、中国的三次改革在农业方面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俄国的是要回答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内容,即是: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美国的是要回答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内容,即是:调整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中国的当然是要回答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第三问是要回答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新变化的显著特点。“制订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建立福利国家制度”这些特点是很容易在材料中找到的。至于显著特点的答案可以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者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均可。
(4)第四问是要回答两个经济模式,第一段是学习苏联的模式,第二阶段是学习欧美的模式。实践活动就是概括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领域的大事,例如(一五计划),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nb sp; 对下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明朝的“鱼鳞图册”
[? ]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状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