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6 18:13:43
1、判断题 《民报》主要撰稿人朱执信(1885~1920年)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曾把“社会主义”译为“民生主义”。其主要目的是( )
A.传播西方思潮
B.社会主义的中国化
C.宣传社会革命
D.阐释新三民主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可知,《民报》作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宣传三民主义的思想阵地,朱执信把“社会主义”写成“民生主义”,意在宣传三民主义思想。孙中山将实现三民主义理解为实现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政治革命是推翻清政府,社会革命即解决民生问题,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思潮和三民主义都是向西方学习的成果,故A项不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主张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故B项不正确。新三民主义是在国共合作时提出的,也是民族、民权、民生,并未宣传社会主义,D项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 自序》中写道:“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这说明当时中国①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③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彻底成功④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去一满洲之专制”说明①正确;“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说明②③④正确。故答案选择C项。
点评:关于新三民主义,除了掌握其背景外,还要注意其内容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和新三民主义的性质。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关于民生问题的新探索包括(? )
①人民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②节制资本
③实行“耕者有其田”? ?④核定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