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6 18:11:27
1、判断题 史学界认为,1640~1689年的英国革命与1789—1830年间的法国革命进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 (? )
① 都建立过资产阶级共和国?② 都出现过封建王朝的复辟?
③ 都出现过君主立宪制?④ 都发生过政变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英国:1649年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宫廷政变,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国:1792年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后热月政变、雾月政变,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故D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赢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并规定:“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东亚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遗,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失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强化君权的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郑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3)材料三中“完美的政治设计”指的是什么制度?上述“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7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奠定基础的是
A.王朝战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外交努力
D.铁血政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864-1870年,普鲁士王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完成了对德意志的统一,故选A。
考点:德意志的统一
点评:德意志的统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它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9世纪末,德国工业生产已经超过英法等先进工业国家,而跃居世界第二位。第二,它为德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场所,统一后的德国工人运动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第三,它改变了欧洲的国际关系,德国成为中欧的强国,成为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统一采取了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形式,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享受英国习惯法的保护,包括由附近地区陪审团审讯的权利、举行公开集会以讨论群众疾苦的权利、向英王请愿的权利,是殖民地人民的天赋权利。
——第一届大陆会议《殖民地权利宣言》(1774年)
材料二 13个主权国家既彼此争斗,又一起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地同归于尽。可是,如果我们能制定出一部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实行严格的相互钳制和相互监督,我们就完全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恢复我们的尊严和举足轻重 的地位。
——华盛顿?欧文《华盛顿传》
(1)指出材料一所述宣言与《独立宣言》对美洲政治属性认识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7分)
(2)材料二所述独立后的美国政治局面,是如何通过“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改变的?(8分)
参考答案:(1)差异:前者是殖民地;后者是独立国家。原因:前者对宗主国英国存在幻想;后者幻想破灭,走上独立战争道路。
(2)改变:改变邦联制为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体制。
本题解析:(1)注意材料一出自《殖民地权利宣言》,当时美洲的政治属性是殖民地;而《独立宣言》发布时,美洲政治属性是独立国家。差异的原因是认识的区别和行为方式的差别(是请求自由民主权利还是通过斗争争取自由民主权利)。
(2)主要表述美国的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考点定位】选修二·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独立宣言》。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爱尔兰和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摘编自[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
材料二?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
——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印度和法国受欢迎的不同原因。(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10分)
参考答案:
(1)印度:增强了印度人民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法国:成为反对英国的宣传工具;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认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张)。
(2)说明: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主权。分析:法国启蒙思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法国大革命爆发进而颁布《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推动美国颁布《权利法案》(宪法十条修正案)。(答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内容: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时代背景,不难理解法国和印度各自追捧美国《独立宣言》的原因,对印度而言面临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重任;对法国而言,则面临去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任务,依据材料即可以整合答案。(2)结合时代背景,可以联想材料二中“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是指启蒙运动时期对人权的阐释,即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主权。材料二文字内容阐释了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的相互影响关系,依据史实可知法国启蒙思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法国大革命爆发进而颁布《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推动美国颁布《权利法案》(宪法十条修正案)。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