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9-26 18:11: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史学界认为,1640~1689年的英国革命与1789—1830年间的法国革命进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 (? )
① 都建立过资产阶级共和国?② 都出现过封建王朝的复辟?
③ 都出现过君主立宪制?④ 都发生过政变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英国:1649年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宫廷政变,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国:1792年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后热月政变、雾月政变,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故D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赢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并规定:“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东亚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遗,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失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强化君权的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郑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3)材料三中“完美的政治设计”指的是什么制度?上述“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7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奠定基础的是
A.王朝战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外交努力
D.铁血政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864-1870年,普鲁士王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完成了对德意志的统一,故选A。
考点:德意志的统一
点评:德意志的统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它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9世纪末,德国工业生产已经超过英法等先进工业国家,而跃居世界第二位。第二,它为德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场所,统一后的德国工人运动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第三,它改变了欧洲的国际关系,德国成为中欧的强国,成为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统一采取了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形式,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享受英国习惯法的保护,包括由附近地区陪审团审讯的权利、举行公开集会以讨论群众疾苦的权利、向英王请愿的权利,是殖民地人民的天赋权利。
——第一届大陆会议《殖民地权利宣言》(1774年)
材料二 13个主权国家既彼此争斗,又一起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地同归于尽。可是,如果我们能制定出一部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实行严格的相互钳制和相互监督,我们就完全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恢复我们的尊严和举足轻重 的地位。
——华盛顿?欧文《华盛顿传》
(1)指出材料一所述宣言与《独立宣言》对美洲政治属性认识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7分)
(2)材料二所述独立后的美国政治局面,是如何通过“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改变的?(8分)


参考答案:(1)差异:前者是殖民地;后者是独立国家。原因:前者对宗主国英国存在幻想;后者幻想破灭,走上独立战争道路。
(2)改变:改变邦联制为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体制。


本题解析:(1)注意材料一出自《殖民地权利宣言》,当时美洲的政治属性是殖民地;而《独立宣言》发布时,美洲政治属性是独立国家。差异的原因是认识的区别和行为方式的差别(是请求自由民主权利还是通过斗争争取自由民主权利)。
(2)主要表述美国的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考点定位】选修二·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独立宣言》。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爱尔兰和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摘编自[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
材料二?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
——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印度和法国受欢迎的不同原因。(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10分)


参考答案:
(1)印度:增强了印度人民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法国:成为反对英国的宣传工具;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认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张)。
(2)说明: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主权。分析:法国启蒙思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法国大革命爆发进而颁布《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推动美国颁布《权利法案》(宪法十条修正案)。(答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内容: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时代背景,不难理解法国和印度各自追捧美国《独立宣言》的原因,对印度而言面临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重任;对法国而言,则面临去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任务,依据材料即可以整合答案。(2)结合时代背景,可以联想材料二中“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是指启蒙运动时期对人权的阐释,即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主权。材料二文字内容阐释了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的相互影响关系,依据史实可知法国启蒙思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法国大革命爆发进而颁布《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推动美国颁布《权利法案》(宪法十条修正案)。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