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6 18:06:54
1、判断题 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正在播出,主持人正在展示一件珐琅彩,这种类瓷器创制于
[? ]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辽太祖接受汉人谋士韩延徽的意见,对待逃避战火北投契丹的汉人“树城郭,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以故逃亡者少”……辽太祖“问诸侍臣曰:‘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对。太祖曰:‘佛非中国教。’(耶律)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于是“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
? ……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
——整理自《辽史》
?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摘自翦伯赞诗
? 材料三:(贞观四年)颉利之亡,其下……来降者尚十余万,诏议所宜。咸言:“……请悉籍降俘,内兖(山东南部)、豫闲处,使习耕织,百万之虏,可化为齐人,是中国有加户,而漠北遂空也。” 中书令温彦博曰:“如汉建武时,置降匈奴留五原塞,全其部落,以为扞蔽,不革其俗,因而抚之,实空虚之地,且示无所猜。若内兖豫,则乖本性,非函育之道。”……帝主彦博语。
——《新唐书·突厥传》
请回答:
(1)少数民族的贡献丰富了中华文明,请用秦汉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实各一例,说明这一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反映了契丹(辽)社会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官分南北”现象得以出现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一个历史事件,请选择其中之一个材料,说出该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并对材料中的观点做一简要点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秦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物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促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发展。
? 北朝民歌慷慨激昂,如《敕勒歌》《木兰辞》等,丰富了中华文学艺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2)用汉人、尊孔子(重儒学)、蕃汉分治。
? 原因: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间经济、政治、文化存在较大差异。
(3)材料二:汉:昭君出塞。作者认为汉匈两族和亲的积极作用远胜于战争。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是昭君出塞,实现汉匈阶段性和平的前提条件,不应简单否定。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里,和平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主流。
? 材料三:唐:在如何对待突厥降众的争论中,唐太宗支持以开明政策对待东突厥(“全其部落,不革其俗”)
? 材料中的观点一为国家应该强力迁移、改造少数民族以促进融合;观点二为国家宜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然融合。民族融合应是一种建基于各民族间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的自然融合,观点二正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人肉搜索”在2008中国网事中绝对是一个热词。在汶川地震中,人肉搜索帮助许多人,找到了亲人;但是也发生了某大学学生因被怀疑谩骂周恩来而遭人肉搜索,最后只好弃学躲起来的事件。这些情况表明
①网络具有传递信息迅捷的特点
②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③网络已成为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社会伦理道德防护墙
④网络自由的滥用等带来了一些弊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右图反映了我国哪种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
A.青铜器
B.铁器
C.钢
D.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中国被称之为瓷器大国,下列城市中被誉为中国瓷都的是
A.北京
B.杭州
C.成都
D.景德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景德镇被誉为中国的瓷都,答案选D,A B C三项是重要的政治中心,但瓷器制造业并不发达。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成就
点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部门众多,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精湛,深受世界各个国家的欢迎,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象征,尤其是丝绸,瓷器,青铜器等最具世界影响力。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涉及纺织,制瓷和金属铸造技术等手工业部门,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准确识记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