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7-09-26 18:02: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话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干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于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自讲求,
-——《三字经》
材料二?表3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声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中卷’ 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 “西学东渐” 有何新的发展?(2分)
(3)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救亡,先后以哪些西方的方法来改造中国?(6分)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
(1)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3分)
(2)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4分)
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2分)
(3)①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中体西用;③康有为——维新思想,君主立宪;④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共和;⑤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⑥马克思主义。(6分)(每点2分,只答到技术救国、制度救国、文化救国,每点可得1分。本题最多不超过6分。)
(4)①科学知识重要:科技是笫一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科技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有利条件。②人文知识重要: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养成,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思想解放促进科技发展。③两者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发展。(4分)


本题解析:
第(1)题,第一问难度为易,考查直接提炼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儒家主要思想可以主要从材料“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等关键词中领会概括。第二问难度为中,考查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分析问题的能力,涉及到历史学科的高级思维能力。答案的设计可以从“对思想文化”“对政治”“对经济”的视角,也可以从“思想意义(内容上)”“实践意义”或者其他的思路上解决,解答时只要不跑题即可。这一点在高考评分补充说明中肯定有所补充。
第(2)题,难度为中,考查学生根据历史阶段特征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到题干中的时间“1543年”为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思想领域”的答案肯定围绕人文主义解答,科学领域的解答同样考虑当时的近代自然科学和中世纪宗教神学的关系也容易解答。该题至关重要的一步是搞清楚历史阶段特征。
第(3)题,难度为易,虽然也是考查学生根据历史阶段特征分析问题的能力,但该题涉及的历史阶段特征属于大部分老师课堂教学中可以认识到的问题。
第(4)题,难度为中,是开放性命题,关键要注意搞清楚“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的含义及其关系。
点评:在做材料题时要样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
1、紧扣设问,带着“问题信息”寻找“有效信息”。充分利用设问所提示的要求和方向,准确快速捕捉信息,避免了盲目性。 2、抓住关键词句,深入准确的理解材料。3、划分层次,这一点主要适用于较长或繁冗的材料。4、正确识别区分材料中对历史的叙述。作者的主观见解与客观历史事实的区别。二者在运用材料时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对二者进行区别的主要依据是对问题的历史背景或史实准确的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9分)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其思想的闪光之处越来越引入注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三代下无可读之书矣!乃若区玉检于尘编,拾火齐于瓦砾,以冀万一有当于孔教者,则黄梨洲《明夷待访录》,其庶几乎!”?
一一谭嗣同《仁学》
“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指《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一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三?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收到友人转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后,回信说:? “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格和民主性。身为天下人,当思天下事。而天下之事,莫过于‘万民之忧乐’了。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应谨记这些道理,并身体力行。”
一一2005年4月新华社电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黄宗羲是如何阐述君主与“天下”的关系的?这一阐述为什么在当时没有产生大的社会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黄宗羲的著作在晚清时期发挥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3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述黄宗羲的思想对当代共产党人有哪些启发?(2分)


参考答案:(1)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之治乱,在万民之忧乐:君主与臣子共同治理天下。(1分,任意回答一点即可)原因:当时君主专制极端强化: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商品经济发展缓慢;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3分)
(2)是反对孔教的思想理论武器,促进民权思想的传播。(1分)?原因:自身含有反封建的民主思想,适应专制政体变革的需要:梁启超等人的宣传。(2分)
(3)黄宗羲倡导为天下,为万民的思想,启发中共奉行“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也启发各级领导加强自身修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面观点,属于明代李贽的是
[? ]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D.“工商皆本”“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
[? ]
A.李贽
B.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夫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适,虽伯夷叔齐同为淫辟。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秕糠”。李贽这段言论的核心思想是
A.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B.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
C.主张男女平等
D.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