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6 17:58:17
1、判断题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资产阶级贪婪的本性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C、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
D、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为什么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在全球化的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全球化”也是推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外在力量。结合1840——1919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说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中国社会实现“转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0世纪中,由于美国作为一个经济巨人和超级大国的出现,全球化又获得了额外的巨大提高。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经济就已十分强大了,只是经济保护主义和相互孤立限制了它充当全球角色。二战后,由于其工业未受到任何损失,经济变得更为强大,从此以后,美国便担当了管理世界资本主义的重任,包括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充当核心角色。美国十分大度地保持自己对进口的开放……允许技术自由转让,通过马歇尔资助计划,美国向欧洲提供了巨额贷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当然,它在向各国提供贷款的同时,也为美国本土的一些跨国公司进入新的市场提供了机会。
——(英国)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全球社会学》
(3)依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主要原因。(不得摘抄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评价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因为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是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标志性事件,而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动力:资本主义的发展及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2)经济上:伴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逐渐瓦解,新经济因素产生。政治上: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思想上: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人始抛弃自大、陈腐、落后的观念,提出向西方学习,科学和民主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3)原因:美国从一战后到二战后,经济日益强大;经济政策从保护主义转向开放;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技术转让和提供贷款,开辟新的市场等。
(4)评价:①推动了国际贸易自由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②便于美国操纵世界贸易,为美国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工具;③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定和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新航路的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增长
B.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开始疯狂的海外殖民掠夺
C.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四个选项都是新航路开辟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产生的两个大的影响是A项、C项,它们是并列的,都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A项是对欧洲的影响,是区域性的影响。C项是对世界的影响,而且影响至今。B项是当时最直接的影响,D项不是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正确答案为C。
点评: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人类的近代史,在西方史学界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中西史学的交流不断加强,中国史学界对新航路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高考试题主要通过以下角度考查新航路的开辟:(1)史观的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有罪恶说,也有进步说,其争议的根本之处在于史观的不同。文明史观强调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一般对新航路开辟给予较高的评价,而革命史观则强调了新航路开辟给美洲人民带来的灾难。(2)中国的角度:新航路开辟与中国联系密切,首先中国的罗盘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其次,中国没有抓住新航路开辟的机遇,仍执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伍。(3)世界市场的角度:世界市场的形成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它与三次科技革命一起构成了一幅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蓝图,高考命题站在这一角度结合三次科技革命,要求学生分析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航路开辟被看成世界全球化的萌芽,当时正值中国明朝时期,这种全球化进程的开始对当时中国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B.西方国家开始从中国大量掠夺白银
C.中国的闭关政策遭到严重破坏
D.西方殖民者开始骚扰我国东南沿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材料说明
A.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
B.科学理论的突破推动电气技术的发展
C.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材料可以得出现有了科学理论,才有了相对应的发明创造,在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中的科学理论为其奠定了基础,即可得出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