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九)

时间:2017-09-26 17:56: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这表明色诺芬
A.宣扬唯物主义思想.
B.主张将神人性化
C.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想
D.否定神的存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材料中的“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可知是人把神描绘成了自己的模样,符合材料中的“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的观点。材料的内容应该是主观思想的表现,所以不宣扬唯物主义思想。材料中并未涉及到天主教会的内容,所以排除C项。D项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墨子
C.普罗泰格拉
D.亚里士多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及归纳分析的能力。准确解答本题备选项必须同时符合题干中的三个条件,而在三个关键词中,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协调“仁”和“礼”的关系上主张遵循中庸之道,符合其中两个方面,A不合题意。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B排除。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也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不能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排除。亚里士多德是影响西方世界的伟大哲学家,在伦理学方面提出中庸理论,还创立了逻辑学,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因此D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杰”是指
①薄伽丘 ②达?芬奇 ③但丁 ④彼特拉克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依据下表对四种史观的解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史观
解读
①革命史观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阶级的统治
②文明史观
人类文明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③全球吏观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形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④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1)长期以来,在有关世界近代史开端的问题上,存在几种不同观点。解放后我国史学界
一般都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请问,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分)体现了什么史观?(1分)?
(2)另一种观点认为,1500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500年前后特别是16世纪的一
系列重大事件都表明人类历史进入了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一观点。请从文明演进或近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3)持不同史观的学者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请你站在①②③三种史观持有者的角度,分别阐明理曲。(6分)
(4)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不同史观的侧重点不同。如若运用①、④两种史观对洋务运
动作出评价,哪种史观评价较高,哪种史观评价较低?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1)依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重大胜利,英国从此确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开辟了资本主义的时代。(2分)史观:革命史观。(1分)
(2)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欧洲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
(3)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从此进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时期。②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经济因素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③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外联系日益密切。(6分)
(4)革命史观评价较低。因为洋务运动是一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
治,不是革命。现代化史观评价较高。因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工业、近代教育等事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4分,不能正确阐明判断理由不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是不能促进我们达到目标的一切东西,我们都应一概斥为无用。
——斯宾诺莎
材料二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证。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政府论》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契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中,斯宾诺莎所说的目标是什么,“一切无用的东西”又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立法者与人民的关系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除了上述立法权外,还有什么权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材料反映了近代民主思想中三位杰出的思想家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三位思想家思想的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目标:伸张和捍卫资产阶级的自由与民主权利。“一切无用的东西”:封建君主专制和个人独裁及基督教神学。
(2)关系:如果立法者违背了人民的意愿,人民就没有必要再服从他,有权使用武力推翻其统治,重新建立新的立法机构。权力:行政权和对外权。
(3)观点:社会契约论。实质:建立资本主义法制社会。
(4)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