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7-09-26 17:53: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
其一,希腊思想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共同作用是 (?)
A.“因信称义”主张被广泛接受
B.打破了教会的精神枷锁
C.为“理性王国”描绘了理想蓝图
D.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



2、判断题  《神曲》《红楼梦》《物种起源》《老人与海》四部书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下列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诗歌?剧本?散文?小说
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海明威
C.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体现现代主义
D.抨击世俗王权?叙述爱情悲剧?挑战?教会神学?歌颂民主自由



3、判断题  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较,欧洲启蒙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 ]
A、对天主教会发起了推毁性的冲击
B、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C、以理性主义思想来观察社会现状
D、号召广大民众投身资产阶级革命



4、判断题  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免罪符号?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德管辖?
C、打破天主教会对《圣经》德解释权威?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个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 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民俗为合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必久安。
材料二:“(中国)皇帝自古以来便是首席大祭司,由他来祭天,祭祀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他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注:在18 世纪的法语中,“哲学家”一词含义大体上是贤能的智者,并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哲学有专门研究的学者。),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 ?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因而深入人心,成为民众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从而减低了法律的严酷冷峻,增加了人情味。……除了惩治罪恶,中国法律还褒扬善行。
材料三:(孟德斯鸠)后来改变了看法,毫不犹豫地把中国归入专制主义的行列。……中国没有强大的教会能与皇帝抗衡,恰恰相反,宗教势力往往需要皇帝的支持,所以中国的皇帝实际上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最终都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这就是说,皇帝不但是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司法长官。……因此结论只能是:“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材料四:绝大多数欧洲学者只能通过出版物分享传教士提供的有关中国的信息,仅有少数有缘结识在华或曾经赴华的传教士,向他们索取更多有关中国的信息,与他们共同探讨有关中国的种种问题。这类直接交往除了少量面对面的交谈,主要形式是信件往来。……通过各种渠道与在华传教士建立了通信联系的欧洲学者中,最有名的便是著名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另一位与传教士有很多交往的学者,是法国人弗雷莱。?
?——以上材料均出自许明龙著《欧洲18 世纪“中国热”》
(注:18 世纪欧洲“中国热”由兴起到衰落的百余年间,大体相当于中国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1661 -1799 年))?
阅读后请回答:
(1 )概述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说明法国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依据材料二、三归纳指出伏尔泰、孟德斯鸠眼中的“中国形象”分别是什么?并说明他们的各自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材料四和伏尔泰、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分析说明他们对“中国形象”看法不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