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春秋以来的30多个大商人立传,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他的这一做法
[? ]
A.违背了历史潮流
B.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C.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D.反映了司马迁的个人意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声。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唐诗反映了当时
A.农村出现经商热潮
B.农村萧条土地荒芜
C.国家推行重商政策
D.战乱人口大量逃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三国时期,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交易」;自此时起至唐中叶,五百年间中国的钱币数量稀少,只能以绢、帛等实物取代。请问:这段期间中国钱币稀少的原因何在??
A.汉末以来长期战乱,商业衰退,钱币流通自然减少
B.政府为促进交易,特意征收谷、帛,用以奖励耕织
C.此时佛教盛行,因铸佛耗铜,钱币的供给受到影响
D.海外贸易发达,民间花费大量铜钱,购买外国物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B魏晋南北朝政府征收谷、帛等实物,是因为乱世,钱币贬值无用,与奖励耕织无关;隋唐征收谷、帛是延续南北朝而行租庸调的原故,也与奖励耕织无关;C魏晋到隋唐是佛教鼎盛期;D隋唐对外贸易应是出超,非入超;故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唐代张籍《贾客乐》中写道:“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其体现的商运方式是 ( )。
A.陆路商运
B.海外商运
C.水路商运
D.长途贩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中提到“船”载贾客,因此体现的是水路商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乾隆时《南江县制·棉布谣》:“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鬓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不包括?(?)
A.清朝前期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地区产生
C.早期包买商已打入生产领域
D.江南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家庭纺织业已经与市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因为“吴中贾”
会来征收她们的产品;这种为包买商生产的方式实际上是分散的手工工场的形式,是最初的资本主义萌芽,也说明包买商已经打入生产领域。因此ABC均正确。D项错误,并没有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清代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与市场联系的越来越密切。并且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于此相关的古代手工业的集中经营形态如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等它们的势力的消长等需要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