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四)

时间:2017-09-26 17:44:4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 ]

A.荀况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2、选择题  文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对象。结合下图《成都西汉文翁石室讲授五经图》分析,对该文物理解正确的是

A.有助于了解汉代的教育状况
B.说明开始打破学在官府的教育格局
C.理学出现并走向成熟
D.五经成为当时考试选拔官员的重要内容



3、判断题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4、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回答有关问题:
⑴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4分)
⑵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4分)
⑶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4分)[来源:Z&xx&k.Com]



5、选择题  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思想产生的根源是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繁荣
C.巩固统治的需要
D.外国商品的冲击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