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9-26 17:35: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二战后期,第一次提出要建立新的国际性组织设想是在
A.《大西洋宪章》
B.《波茨坦公告》
C.雅尔塔会议
D.旧金山会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提出要建立新的国际
性组织设想是在《大西洋宪章》。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歌曲《雅拉玛》中唱道:“西班牙有个山谷叫雅拉玛/人们都在怀念着它/多少个同志倒在山下/雅拉玛开遍了鲜花/国际纵队留在雅拉玛/保卫自由的西班牙/他们宣誓要死守山旁/打败法西斯狗豺狼”。上述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
A.19世纪3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中歌里唱到的“保卫自由的西班牙”、“打败法西斯狗豺狼”等信息可以推断出歌词反映的事件是西班牙内战,时间应该是20世纪30年代,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负责进行(一般性
空中)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会完全被摧毁。尼木
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
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的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
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
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
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有美
国的15%,……但是美国——这是第二个决定性的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
的力量。
——摘自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到死方休。……要一个
人一个人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
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性命。
——摘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三?(1945年)8月6日,美国将第一颗原子弹投到日本海军基地——广岛。事后
日本人调查该市死伤人数,死者计6万人,伤10余万人。而伤者也大多无法治疗。
——摘自《日本拒绝乞降受降目击纪》
请回答:
(1)在关于日本战败的原因分析方面,有哪些主要的观点?(5分)
(2)如何评价原子弹在对日战争中的作用?(2分)
(3)你对日本人民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如何认识?(2分)
(4)西方人士在分析日本战败原因方面是否客观公正?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1)战略轰炸的打击,优势的海军;综合因素——日本经济潜力小,美国的决定作
用;苏联军队参战。(5分)
(2)减少了美英等盟国人力物力的损失,加速了大战的进程。(2分)
(3)这是日本军国主义造成的恶果,大量无辜平民成为战争的牺牲品。(2分)
(4)否。没有提到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没有提到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日本投降的相关因素并分析了日本战败的原因。
第(1)问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2)问考查了在日本投降过程中原子弹的作用;
第(3)问是对战争的反思;
第(4)问是对日本战败原因的全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二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进行勾结的主要前提是
[? ]
A.三国之间不存在矛盾
B.都要求改变现存的世界秩序
C.都把苏联作为首要敌人
D.三国都退出国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42年,苏、中、美、英等二十六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表明
A.资本主义国家不再敌视社会主义制度
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应付人类共同的威胁与挑战
C.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D.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实力与轴心国势均力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C、D两项与当时历史不符,易排除;而《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主要是为了抗击法西斯,而不可能消除社会制度的对立,即可排除A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