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9-26 17:32:4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黄宗羲的“法治”思想与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的本质区别在于
A.维护君主专制
B.反对君主专制
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减轻对人民的控制



2、判断题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中国民主启蒙思想没有转化成革命行动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
B.资本主义萌芽因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发展缓慢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尚未产生
D.缺乏明确而完整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构想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儒先臆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朦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亦从众耳。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
——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材料2: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分析李贽对待儒学的态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2概述黄宗羲最主要的思想主张?其与李贽思想的共同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并联系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明清之际思想家在思想主张内容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形成这种特点的经济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李贽称赞汉朝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是自由恋爱;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的改革;肯定农民起义。下列对李贽思想评价最准确的是
A.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B.主张男女平等
C.肯定农民的反抗精神
D.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方面的反映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