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6 17:31:53
1、选择题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2、选择题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自然就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他们;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问: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 )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2: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3: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
请回答:
(1)材料1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2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3)材料3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8分)
5、综合题 (28分)重大的争论往往出现在重要的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征,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日:“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据班固《汉书·艺文志》
(1)据材料一指出诸子百家发生“争鸣”的原因。(4分)班固认为应当怎样看待与处理学术思想上的争论?(4分)
材料二
表 1905~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摘录
改良派 | 革命派 |
多从政治上立论,而少从种族上立论。 | 满洲去,则中国强。 |
“民智未开”,一般国民“未有共和民国之资格”。 | 自由、平等、博爱三者,人类之普通性也……我国民必能有民权立宪之能力。 |
本来无极贫极富之两阶级……危险革命之手段,非所适用也。 | 贫富已悬隔固不可不革命,贫富将悬隔则亦不可不革命。 |
夫经革命之后,全国散漫,控御无方,内乱并起,而外侮乘之,中国之亡益速耳。 | 革命与瓜分决无原因结果之关系,且正因革命,然后可杜瓜分之祸。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