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6 17:21:20
1、判断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 材料二 孙春阳是宁波人,万历(1573~1620年,明神宗的年号)中弃儒经商,在苏州开一注铺,后来规模日大,闻名四方,一直到清中叶,仍很能发达。其店规之严,选制之精,合郡无有也。“它的管理办法,很像州县衙门,亦有六房,曰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入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 ……它的商业信誉极好,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
——清小说《豆棚闲话》
?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2006年山西商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统治者采取这一措施的出发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春阳的经商特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核心思想:重农抑商。巩固封建统治。
(2)规模大,发展快;重视商品质量,管理规范;注重商业信誉。
(3)新现象: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商业资本活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南宋永嘉(今浙江温州)学派(儒家一派)的代表人物叶适主张:“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假)使其果出于厚本而抑末,虽偏,尚有义;(倘)若后世但夺之以自利,则何名为抑?”材料表明
A.重本抑末思想存在弊端
B.儒家崇尚工商业的传统
C.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
D.义利兼顾成为主流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和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叶适的第一句话“抑末厚本,非正论也”是他论述的中心观点,即:重本抑末这种思想观点并不正确。接着他又具体地进行了论述,如果真的是出于重视农业的用心去抑制商业,想法做法虽失偏颇但也无可厚非,虽无可厚非但实际上这种想法还是“偏”;但是后世之政府也经营商业与民争利,怎么称得上是抑制商业呢?这种后世的做法在客观上承认了商业活动对社会的贡献(利)和重要性。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包括
①专卖制度 ②加征商税 ③歧视商人 ④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华文明一直是独立地发展的,并且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国人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环视西方。清王朝正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中,发展完备了这一对外体制。这一对外体制
[? ]
A.客观地反映了清王朝时期的世界形势?
B.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
C.在鸦片战争后被统治者彻底抛弃?
D.使清朝君臣大多不了解世界局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