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7-09-26 17:08: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青年》(《新青年》前身)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就是法语“青年”
的意思。人们经常用它的副题“La? Jeunesse”来称呼它。此副题的选择不是偶然的,因为
A.陈独秀曾留学法国,喜欢法语
B.这本杂志是和法国人合编的
C.上海是法租界,在杂志出版时必须附上法语
D.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深受法国思想的影响



2、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中国实现了三个伟大转变。即①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 ②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③从社会主义建设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转变。其中,在毛泽东思想直接指导下完成(?)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
材料一 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概论》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学说很符合中国国情,很能够指导中国革命找到一个正确的道路,它是经过种种选择比较之后,它不是某一个人,是一批人,是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其中主要是思想先进的青年人,要救国救民,大家共同认定的。”
——《思想解放史录》)
(1)第一个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人是谁?(2)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条件有哪些?(6)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4、判断题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变法急于求成
B.变法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
C.变法触动了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
D.变法缺乏强有力的政治支持



5、判断题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C.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