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6 17:05:24
1、判断题 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 中说:“(清朝前期因)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而)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民族的首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B.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对外贸易空前发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用排除法较好,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题干中“农业、手工业和贸易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说明了当时中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故A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痰,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得)。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材料三 在长沙县北山镇,刚挂牌成立的圣毅园农庄,租下1万亩稻田,连租17年。4个村的农民把土地经营权交给农庄,农庄按每亩一年325公斤稻谷的标准支付租金给农民。粮价涨,租金也涨,确保口粮不愁。有的农民还可以到农庄打工,获得一份工资收入。目前,出租土地的农民已从圣毅园领到头年650万元的租金。
——《潇湘晨报》2009年4月5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1958——1962),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当前党和政府对农业的什么政策?你对该政策的实施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沉重的封建剥削(或徭役赋税);自然灾害的影响;高利贷的盘剥;土地兼并严重。
(2)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建设上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重工业和基本建设投入过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3)土地流转政策。认识: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有利于降低农业人口比例,促进城市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旧唐书·食货上》载:“武德七年,始定律令……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材料表明唐代均田制
A.承认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B.实质上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C.有利于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
D.有利于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国家掌握土地所有权,对于大部分土地,农民只拥有使用权,A项错误。B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不符合“唐朝”这一限定。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
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这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
B.地主士地私有制的变迁
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所有权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
土地经常变换主人,选项中D项符合题意。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全国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官僚、地主、百姓等臣民依照一定的标准和条件,平均占有土地。”此制度是
A.井田制
B.屯田制
C.均田制
D.更名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平均占有土地”可知,这是均田制的特点。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