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6 16:58:53
1、判断题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卢梭为了实现这一主张,提出的两大理论是(?)
①开明君主论 ②人民主权说 ③三权分立说 ④社会契约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目中涉及的是人生来是自由的,据此提出的理论是②④,没有提出开明君主论①,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理论③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6分)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尽管美国人对中国非常陌生,但也还大致形成了对中国的初步印象,把中国看成一个文明礼仪之邦,表现出尊敬和羡慕,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是积极和美好的。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他们发现眼见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材料二: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
材料三: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皆据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阅读材料一,指出1784年以前美国人可能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中国。“中国皇后号”来华后,中国社会的哪些现象可能“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8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6分)
(3)阅读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8分)
(4)谈谈你对“美国人中国观”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因素:中国的商品,如瓷器、丝绸、茶叶等;来华的欧洲旅行家、传教士或商人;启蒙思想家涉及中国的作品。(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现象:闭关锁国政策;官僚腐败;天朝上国的观念;中国人的某些习俗和信仰等。(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
原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共同抗击日军;中国抗战有力支持了美国;中国政府的亲美政策;抗战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优良品质等。(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形象:莫斯科的“傀儡”;忘恩负义的“侵略者”。(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背景:美苏冷战;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等。(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按以下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美国人的中国观是不断变化的。(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第二层次:美国人的中国观变化的原因不主要取决于中国,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现实需要。(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第三层次:对美国人的中国观进行简要评价。比如,美国人的中国观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和片面性。(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是积极和美好的。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提供的时间线索,再结合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特征,即可简要说出可能“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的现象。
根据材料二“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反馈的关键信息,最符合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和所学的二战进程,即可说明此时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首先应该根据材料三“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即可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根据题目提供的时间是朝鲜战争,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即可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4)对“美国人中国观”的认识可以从纵向时间轴的角度得出结论,或者对其进行客观性、全面性的评价均可。该类题,建议学生一定要动手去写,不要空着,只要写了内容,老师会酌情给分,否则一定是零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作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作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这段话主要表明作者:( )
A.认为无限制的权利即暴政
B.倾向民主制但并不热爱民主
C.反对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
D.公民应享有绝对自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可以看出这是表明作者反对无限制的权利,故选A。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作者不爱民主;C项错误,作者反对滥用权力,但是并不反对人民主权;D项错误,作者反对绝对的自由。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攻击禁欲主义,背弃来世观念,放眼现实世界。
——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材料二?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它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三?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4分)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3分)这表明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3分)
参考答案:(1)条件:人文主义者批判封建神学(或强调人性);牛顿的物理学证实理性的重要性。(4分,条件要从材料中归纳)
(2)构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社会契约等。(4分,2个即可)观点:理性即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3分)新高度:从对人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3分)
本题解析:18世纪时,法国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1)要求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材料一“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攻击禁欲主义,背弃来世观念,放眼现实世界。”即人文主义者批判封建神学,强调人性;材料二“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即牛顿的物理学证实理性的重要性。
(2)启蒙思想家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和天主教会,对未来社会提出的政治构想,包括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社会契约等。这在材料三康德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即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的观点中得到体现。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启蒙运动倡导科学、自由和平等,崇尚理性,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成熟。
点评: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还可以考查其相同点:①背景:都发生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之上。②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③内容:都对教会神学和封建专制进行批判,倡导科学、自由、理性。④影响: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坦率地指出:“当伏尔泰还在为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这一表述倾向于:
[? ]
A、赞赏伏尔泰提倡的开明君主制
B、赞赏卢梭提倡的人民主权
C、站上伏尔泰的坚持不懈
D、赞赏卢梭对西方文明的批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