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启蒙运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9-26 16:58: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我的命运就是生活在变动的乱世风暴之中,而你(指他的诗)也许会如同我们希望的那样,在我身后活得长久,将会遇上一个更美好的时代。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
——彼特拉克《阿非利加》
材料2: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所以人民就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们的自由就是毫无理由的了。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3:中国近代军事学家、政论家蒋百里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后,梁启超评价说:“然则此书者,吾不敢径指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吾证其为极有价值之作,盖述?而有创作之精神者也。”金宝山也以评论道:“蒋百里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我国人士所撰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本著作。……蒋百里在文中提出的‘人之发见,世界之发见’两点,正是‘民主、科学’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
(1)材料1作者认为的“黑暗”是指什么?指出“先世纯粹的光芒”的含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2)卢梭被称为是一个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启蒙思想家,据材料2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
?
(3)材料3中的评论者认为?文艺复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他们又是怎样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的?
?


参考答案:(1)黑暗是指封建教会的腐败、专制和中世纪神学观念。含义:古希腊、罗马精神的重生。情感:追求人性的解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
(2)认为自由是天赋人权,不仅人们不应当自己抛弃它,任何人也不可侵犯,并应以契约保障。主权在民。
(3)作用: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解放思想、寻求救国道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民主、科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启蒙运动最早出现在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美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启蒙运动产生于英国,繁盛于法国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写道:“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对伏尔泰上述言论认识正确的是
①正确地描述了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②正确评价了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
③借以批判法国等级制度和专制统治?④他对中国社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反对君主专制。他在材料中盛赞中华帝国,显然就明中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同时他提及中国信奉的是孔子的法律,而中国法律源自于法家。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康德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更为智慧的大门,是因为他
A.提出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B.对理性做了更彻底的哲学探讨
C.推动法国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D.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对理性做了更彻底的哲学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故B为正确答案。卢梭提出“主权在民”主张,A错误。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D错误。康德是德国人,无法推动法国启蒙思想达到高潮,C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处于同时期的古希腊学者德谟斯提尼指出,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由人的本性和法律统治的。人的本性是没有秩序因人而异的(即追求自由),而法律却是共同一致的,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为什么全体公民要参加公民大会?为什么人们要立法庭?原因就是法律,人人都要服从法律,如果抛弃了法律,每个人都为所欲为,不仅政治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会降低到野蛮的水平。
材料二: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1)归纳概括材料一对人的本性即追求自由的看法。(6分)结合德谟斯提尼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发表上述看法的原因。(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对人的本性即追求自由做了哪些新的阐述? (6分)指出孟德斯鸠为维护自由提出的政治构想及其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