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商业的发展》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9-26 16:44: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着大意义。”其中的“商业革命”表现在? (? )
A.出现了市舶司
B.坊市制度被最终打破
C.出现了最早的银行雏形
D.出现了专职管理市场的官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C出现在唐朝,专职管理市场的官员在很早的时间就出现了。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在农耕文明发达的古代中国,封建城市的繁荣水平远远超过同时期的西欧,但在近代这种优势逐渐丧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有3个,另外还有十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50至100万之间。与之相比较,封建时代的西欧,城市人口规模要小得多。……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整个西欧地区,只有巴黎、科隆和伦敦三座人口超过5万的大城市。那些著名的工商业中心城市,……都不过只有两三万人。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发展较之西方乃至世界可谓是一枝独秀。
——张冠增《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业垄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耕文明发达的明清时期城市发展“一枝独秀”的原因。(5分)
材料二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2)“尽管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但已经出现了推动这一局面发生变化的因素”。请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这一观点。(6分)
材料三 汉口开埠以后,江汉关以下地段开辟了租界区。外国人在汉口有自己的码头货栈,兴建了工厂公司,开办了航运业。汉口的商业中心,从沿河一带向沿江一带转移。汉正街的繁华盛景,逐渐被六渡桥、江汉路以及租界滨江商业区所取代。汉口人的日常用语中,除了洋船之外,多了洋火、洋油、洋蜡、洋布、洋铁、洋油灯等一系列洋字号的名词。在洋街的影响下,汉口向近代城市迈进的脚步缓慢地移动了。1871年冬,清政府在汉口设立招商局。 1889年,洋务派人物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以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加速了汉口前进的岁伐。
(3)以材料三的汉口为例,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城市的主要特点及其反应的本质问题。(4分)


参考答案:
(1)原因:政治上,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保障;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宋元时期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5分)
(2)中国:城市发展缺乏法律保护;官营手工业垄断;国家实行专卖制度。西方:城市自治权利较充分;以立法推动城市化进程;商业影响较大。(6分)
(3)现象(此处现象应为特点):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西方国家,且与西方差距较大。本质问题:反映情况了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远强于农业文明。(4分)


本题解析:(1)分析问题时首先应该注意答案内容的时间点,是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然后重点注意分析这个城市的发展是在“农耕文明”条件下发展。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政治上的安定与统一,同样也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越发展城市才会越来越繁荣。
(2)从材料二中可一一对应找出答案。如材料中“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使其发展缺少法律性的保护。而“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再有从材料中的“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可以分析出中国的商业城市不独立,而政府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所以对商业的发展是起阻碍作用的,而西方的城市比较独立,城市的实力也强大得多。
(3)近代中国城市的特点应该从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分析,做为半殖民地的一个近代化城市,应该带有殖民地化的特点,加之封建社会时期城市发展所受的阻碍,所以发展水平不会高。所以反映的本质问题就是要透过现有的现象的特点来透视本质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隋唐时期我国城市的发展明显具有从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趋势,东南地区的城市越来越进步,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
B.南方手工业大大发展
C.南方交通发展超越北方
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和交通,可以排除B和C;材料只是说隋唐时期东南地区城市越来越进步,只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不能说南方已经成为经济重心,一般认为在宋代南方才超越北方,成为经济重心。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13年7月6日中国经济网:“在法国人眼中,中国文明的象征是动态的,两千年前是丝绸,一千年前是瓷器,五百年前是茶叶。”该信息表明?
①中国自然经济长期未能突破? ②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
③古代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入超? ④东西方贸易交流不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出产的地位,直至鸦片战争时期。故③不合题意,含有该项的均可排除,即排除A、B、D三项,所以应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国古代出现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开始于
A.战国
B.汉代
C.隋唐
D.明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课本基础知识,加强识记。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