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三民主义》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9-26 16:42:1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岸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 ]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2、判断题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B.“创立民国”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天下为公”



3、判断题  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②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③提出争取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④反对民族压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判断题  孙中山提出的“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旨在
A.把夺取政权和民族独立相结合
B.把反帝斗争和民族独立相结合
C.把争取民主权利和民族独立相结合
D.把实现共和与消除贫富悬殊相结合



5、判断题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运用历史和政治学科知识回答:
(1)结合两段材料,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这三种革命?
(2)结合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