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近代科学技术》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7-09-26 16:11:3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自战国到汉朝编定并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四部医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代中医的理论著作。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奠定了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四部医典》又名《居悉》,是藏医学的主要医典。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中国人“在公元3世纪与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成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中西对比500年》
材料三?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在公元3世纪与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成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的经济原因有哪些?(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中国古代科技不能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3分)
(3)观察材料三的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图1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图2的应用如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图3的出现有何负面影响?(9分)


参考答案:(1)经济原因: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3分。只答农业的领先给2分,农业、手工业都答给3分。)
(2)原因:专制思想的束缚;封建制度的完备;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3分)
(3)蒸汽机:解决了机器使用的动力问题,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分)
发电机:电灯的发明使人类告别了油灯照明的时代;电话、电车等的发明使信息交流和交通更便捷;各种家用电器既减轻了家务劳动,又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3分)
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网络犯罪逐渐兴起和增多;网络游戏使人沉迷。(3分


本题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古代的科技大多数是和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2)材料二主要是从思想的角度论证了古代科技受阻的因素,使之没有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3)此题主要考查三次工业革命或科技科明的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学生可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对此进行分析,但是主要角度应该从推动社会的进步角度出发。互联网的负面作用可结合生活常识作答。
点评:古代中国科技始终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但是,中国古代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还有思想领域里的专制等都阻碍了科技对社会的推动力;反观西方,近代科技产生后,进行的几次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的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同时政治制度的发展,又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制度的保障。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9个烟花打成的“大脚印”从天安门沿着古都中轴线向“鸟巢”走来,以四大发明闻名于世的文明古国,以她特有的方式奏响了第29届奥运会的序曲。下列有关四大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
B.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C.隋唐之际,我国已掌握了活字印刷技术
D.指南针用于航海始于北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人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主要指牛顿

[? ]


A、创立了植物分类学
B、建立了量子力学
C、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
D、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哈雷彗星的发现者埃德蒙·哈雷在诗作《致人杰》中写道:“现在已知骇人的彗星走过的弯曲路径;扫帚星的天象不再令人惊奇。……所有这些,让古代贤人苦恼,学派之间徒然争吵,我们看到,数学驱散云雾……”据此判断这篇诗作是歌颂
[? ]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达尔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