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6 16:06:36
1、判断题 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称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请从艺术表现程式、艺术表现手法以及配器、唱腔、念白、造型等方面概述京剧所具有的艺术特色。(20分)
完美的艺术程式:(5分)
综合的表现手法:(5分)。
配器:(3分)
唱腔:(2分)
念白:(3分)
造型:(2分)
参考答案:完美的艺术程式:从脸谱、服装、唱腔、动作等方面将角色划分为生、旦、净、末、丑四大行当。(5分)
综合的表现手法:发扬将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艺术手段。小小舞台上展现大千世界(5分)。
配器:用锣鼓和京胡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3分)
唱腔:字正腔圆。(2分)
念白:诗,词的文学情韵。(3分)
造型:注重亮相和定型的雕塑的美感。(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以下关于元杂剧产生原因的推测,正确的是:
A.戏曲界“徽汉合流”的局面带动了元杂剧的产生
B.流传甚广的昆曲促成了元杂剧的出现
C.“同光十三绝”等着名艺人的出现
D.“瓦肆”之类娱乐场所和知识分子科考无望而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BC都是与京剧有关,与元杂剧不符;D符合题意,“瓦肆”之类娱乐场所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元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汉人知识分子科考无望,转而从事戏曲创作,因此选D。
点评:复习中国古代文化时可以利用表格法梳理文学、书画、戏曲艺术的成就及发展脉络,归纳其发展的阶段特征,结合时代背景,形成知识结构。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徽剧、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等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 .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 .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以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元代杂剧兴盛,作家众多,名剧迭出。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描述,错误的是
A.杂剧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故又被称为北曲
B.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杂剧的代表作品
C.杂剧的固定演出场所被称为“勾栏”
D.杂剧的发展受到了市民阶层的欢迎,但却遭到了统治阶级的排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杂剧相关内容。其中元杂剧受到了统治阶级和市民的一致欢迎,故D不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戏曲艺术表演大师。他11岁登台,20岁已闻名于京沪。他最擅长的角色是
A.生
B.旦
C.净
D.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戏曲艺术表演大师,擅长扮演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即旦角,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史实不符。
点评:元代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时期,对以后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高考中多从戏曲艺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以考查。本题考查的京剧只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一个方面。在高考中可能还会考查其他戏曲形式,希望引起关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