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2:31:54
1、判断题 《梦梁录》记载:“……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与晓市不断出现,时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一百二十万,城内极其繁华,被称为东南第一州”。与这段描述的情景可能同时代出现的有
A.在西藏地区设宣政院进行管辖
B.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输出国外
C.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D.《四书章句集注》始编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可以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①人口南北流动?②经济重心转移?③南北经济发展?④经济结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图中数据可以看出,西汉至明初南北方人口变化趋势,北方人口逐渐减少,南方人口逐渐增加,由此可以得出人口流动,同时也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北经济发展状况,图中没有反映出农工业的比例变化,因此不能反映经济结构的变化来,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中“深广的护城河”,反映了城市的军事政治功能,“市”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功能,故①、②是正确的。“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反映了古代政治体系等级森严的特点,故③也符合题意。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选A。
点评: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性特点:
(1)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宋代打破坊 市制,且晓市、夜市出现。
(3)从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不仅规模巨大的都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中小工商业市镇,其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明清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于江南。
(5)从城市的地位看:城市经济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某电视剧以两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的“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的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处于城中特定的位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其目的是
A.保护商人从事商业活动的积极性
B.驱使商人为政府服务
C.为了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最大限度地维护商人利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