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2:12:47
1、判断题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角度分析,在《海国图志》中,“志于英夷特详”。这是因为英国当时是?
[? ]
A.中国最主要的敌国?
B.中国最重要的平等贸易国
C.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宪国家
2、判断题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依据材料及李鸿章的洋务活动,李鸿章可以接受的维新派主张应包括(?)
①创办新式学堂?②改革中央机构?③建立新式军队?④实行民主政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3、判断题 晚清时期,部分官僚士大夫讲求“实学”,“经世致用”开始表现为“精于机器”“性喜制造”,这反映的思想观念是
A.工商皆本
B.师夷长技
C.实业救国
D.立宪改良
4、判断题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 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
5、判断题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对此以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西用”思想最早是由地主阶级提出的
B.“西用”以“中体”为前提主要是天下“多为泥古而顽梗之人”
C.“中体西用”的观点受传统的夷夏之辨的影响
D.由于缺乏依托“西用”最终没有进入中国的大门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