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9-25 12:12: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年,西方媒体纷纷指责中国“黑客”攻击美、德、英等国的政府或军方网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这些言论是冷战思维的表现。其思维的核心内容是
A.打击
B.共存
C.合作
D.遏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冷战的最初含义是指美国采取一切非武力手段,来遏制共产主义,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很多国际问题上,仍旧用这一观念处理事务,被称之为“冷战思维”。因此选D .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成果。它的产生给世界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世界无产阶级以崭新的面貌开始了新的斗争。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虽然经历了二战后的短暂高涨,但到了20 世纪90 年代却出现了重大挫折。
请回答:
(1)请以史实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非偶然。
(2)马克思主义强调暴力斗争,但到了19 世纪末却肯定一国范围内的合法斗争,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3)对于20 世纪90 年代苏联解体能说明社会主义道路总体走向失败吗?为什么?
(4)结合当今中国的现实和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简要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发展,为其产生准备了物质基础;无产阶级壮大,美走了阶级基础;德、英、法三大理论来源准备了思想条件。
(2)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人生活水平、整体素质提高;②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逐步完善,改善了工人条件;③工人斗争水平提高,出现了工人政党。
(3)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僵化的产物,它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中国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证明。
(4)社会主义是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目的、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基本宗
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民主完善与法制健全的和谐社会。


本题解析:
第(1)问答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条件。第(2)问答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状况。第(3)问评价苏联解体。第(4)问以生产力为标准作答。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搞清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马克思主义诞生———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和十月革命———列宁、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按照各自阶级特征和历史背景来答题才不会导致交叉现象的出现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图1与图2均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东地区。两幅作品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不惜使用生化武器
B.现代高科技战争较之于传统战争更加残酷
C.沙漠风暴行动使中东地区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D.海湾战争对地区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20世纪90年代的中东地区的背景,根据图片信息,可以反映出沙漠的荒漠化加剧,海洋的污染变严重。所以D,海湾战争对地区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的说法更准确,其他的说法无法从图片找到依据。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某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欧洲联盟
C.世界贸易组织
D.不结盟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提供主要限制条件是: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道德力量、万隆会议、和平共处原则。依据材料限制的条件ABC就可以排除掉了。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最符合题目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

[? ]
A.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格局形成
B.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速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朗
D.世界“冷战”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