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七)

时间:2017-09-25 12:08:5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当代学者余英时在评述民国时期某一运动时说:“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即以为中国文化传统是现代化的主要障碍;现代化即是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这段材料所反映的运动,其特点不包括
[? ]
A.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作用突出?
B.把中国近代反儒学运动发展到新阶段
C.其现代化旗帜即“民主”与“科学”?
D.对西方文化有了彻底而全面的认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李泽厚先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说: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这些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意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在如此严峻、艰苦、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在所谓你死我活的阶级、民族大搏斗中,它要求的当然不是自由民主等启蒙宣传,也不会鼓励或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之类的思想。相反,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帝的革命斗争,是钢铁的纪律、统一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等等,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个体的我在这里是渺小的,它消失了。
指出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突出倾向,分析这种思想倾向产生的根源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倾向:追求个体自由平等让位于追求国家与民族独立自由。(或追求国家民族独立自由解放比追求个体自由平等的需求更为迫切)(2分)
(2)根源:历史原因:重整体轻个体和“关怀国事民意”的儒家传统;
现实原因:近代以来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得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最重要的时代主题。(4分)
(3)影响:这种思想倾向有利于唤醒民族意识,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于民族危亡的缓解和赢得民族独立有重要意义。(3分)但是,对于人自身独立和解放的忽视不仅有碍于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完整准确理解,更使“民族主义”内涵显得单薄,从一定意义上阻碍着中国现代化的深入。(3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近代思想发展的突出倾向根据材料概括即可,个体的自由平等让位于民族的独立自由解放。“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异常关怀国事民意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反映出思想倾向产生的历史原因,即重整体轻个体的传统。之所以把民族独立放在第一位,又有着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原因。这一思想倾向从反帝斗争,实现民族独立是有益的,但与西方思想不同的侧重,对个人权利的忽视导致对西方思想求能真正的理解,对于全面实现现代化又是不利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A.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C.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所谈的事件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学革命”。文学革命在新文化运动中应该从属于思想上的变革,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因此从属于反封建这个目标,C为正确答案。A项中的彻底变革社会制度错误,他们尚未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落后,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B、D是客观影响而不是目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钱玄同先生(1887~1939)曾经提出“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的观点。该观点产生的原因是(  )
A.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影响
B.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C.新文化运动中的偏激倾向
D.文学革命的推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新文化运动有盲目否定传统文化的偏激倾向,题目中钱玄同废除汉文的主张即是例证;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白话文运动和文学革命都不可能直接否定汉文的实用价值,故正确选项为C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其主要作用是?
A.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
B.改变无病呻吟的文学状况
C.抛弃传统的意识形态
D.为辛亥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