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7-09-25 12:07: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九十五条论纲?第86条”)材料反映的作者的态度是?
[? ]
A.认同教皇聚敛财富?
B.认为天主教徒应该忠实于自己的信仰 ?
C.鼓吹欧洲教会热衷于建造教堂?
D.反对教会的腐朽贪婪和经济掠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7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l914年”中写道:“从1763年至l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l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以前就已开始。上述这些引起了以三大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1)请论证说明材料中关于欧洲扩张和其推动力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论证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二?某班研究学习小组搜集的史料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英国组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经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德国组?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帮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18条:(皇帝)“有创建法律之权”。?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2)材料二中哪一组学生得出结论依据的是原始(第一手)史料?英国组结论的依据是否充分?说明理由。(5分)


参考答案:
(1)选择一:关于欧洲扩张的观点,认为l763年至l914年,欧洲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3分)论据:欧洲在世界上确立霸主地位的主要表现:政治上,l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3分)经济上,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亚非拉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3分)思想上,资本主义的重商主义、民主自由思想、生活观念等在亚非拉地区得到迅速传播。(3分)?选择二:关于欧洲扩张的推动力的观点,认为其主要推动力是三大革命,即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3分)依据:科学革命主要指在天文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动摇了神学统治的理论基础。(3分)工业革命是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它们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实力不断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东方的贫穷和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3分)政治革命主要指l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等,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广泛建立。这三大革命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了欧洲扩张。(3分)
(2)德国组的依据是原始史料。(2分)不充分。理由:英国组并没有掌握18—19世纪的材料,而且其材料均为史学著作,含有作者个人好恶,不能完全反映历史真实。从结论看,材料选取不恰当、不充分,不能有力说明结论。(3分)


本题解析:
(1)首先说明材料的观点,根据材料信息“从1763年至l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说明欧洲的扩张;“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以前就已开始……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说明欧洲扩张的推动力,再根据相关史实说明观点,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根据所学知识,英国组根据的是史学著作,并不是第一手史料,史学著作属于后人的历史评述,可能带有主观色彩,材料选取不恰当、不充分,不能有力说明结论。;德国组的依据是《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条款,属于原始史料。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原则的意义在于
A.确立“教随国定”原则
B.否定天主教会作用及其神学
C.维护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D.使新教取得合法地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基督教“原罪”说和“灵魂救赎”理论认为,人没有自救能力,必须通过天主教教会帮助才能得救。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原则使人们不必依赖于天主教即可得救,从而否定天主教的作用及其神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资产阶级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后者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突出表现在
[? ]
A.反对教会的权威
B.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C.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D.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构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三人作品的共同之处是
A.完全采用诗歌体裁
B.宣传知德合一
C.体现人文主义
D.反对封建专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