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近代史》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7-09-25 11:38: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梭伦在他的诗中曾写道,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利,不使他们失去尊严,也
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收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
(  )
①着眼点在于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
③没有触动贵族的利益?④梭伦过多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2、判断题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
A.处死查理一世 
B.“光荣革命”
C.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D.詹姆士二世逃亡



3、判断题  在社会安定时,该政府注意兼顾有产阶级的利益,不露声色地建立新的政治机构和制度。“偷梁换柱”“旧瓶装新酒”是他们在保持社会安定的前提下,寻求政治制度更新的惯用手段。“该政府”是指
A.英国政府
B.法国热月党人建立的督政府
C.南京临时政府
D.美国联邦政府



4、判断题  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涵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美国即联邦制……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一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四 《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衡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82年《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民生的经济建设事业。……196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成立西藏自治区。在西藏全区举行普选的基础上,组成了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单,在总共301位代表中,藏族代表226人,汉族代表59人,门巴族代表5人,回族代表4人,珞巴族3人,纳西族1人,怒族1人,其他代表2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www.91eXam.or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联邦制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从“国外移来”政治制度的?分析该政治制度没能在中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族区域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19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写道:“它(代议制政体)使社会中现有的一般水平的智力和诚实以及社会中最有智慧的成员的个人才能和美德,更直接地对政府施加影响。”其主要说明代议制民主
A.使政府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B.体现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C.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
D.在发展过程中日益健全完善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