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新思想的萌发》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7-09-25 11:27:1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个小题,共24分)
材料一 洋务派和顽固派最激烈的论争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867年(同治六年),围绕着同文馆培养洋务人才,应否招收正途出身学员问题的论争;第二次是1874年(同治十三年),围绕着设厂制造船炮机器和筹备海防的论争;第三次是1883年(光绪八年)开始的围绕着建筑铁路问题的论争。
材料二 维新派把西方进化论与中国传统《公羊》三世变易说会通起来,有力地批判了顽固派的社会不变论。他们认为社会历史的进化、更新是社会发展的原理:“夫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物之理也。”
材料三 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
材料四 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着明显的偏向……但他们代表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论争的关键在哪里?(4分)
(2)材料四中“明显的偏向”指什么?(2分)
(3)四则材料中的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在对待“西学”上分别是怎样的态度?(6分)各有什么样的行动?(6分)
(4)简要分析其在“西学”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1)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顽固派则坚持中国的封建传统,反对西学。(4分)
(2)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2分)
(3)态度:①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以“自强”“求富”为名,掀起洋务运动。②维新变法中的维新派以宣传西方的“进化论”思想来挽救民族危亡,宣传自己主张,发动了戊戌变法。③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吸收西方思想文化,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发起了新文化运动。(12分)
(4)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但是单纯的“西学”不能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6分)


本题解析:
(1)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主要在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的问题,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顽固派坚决反对,但是二者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方面是一致的。(2)明显偏向指的是他们学习的内容的不同。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而维新派学习的是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时期学习的是西方的思想。(3)本题的第一小问“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即为概述型题。第二小问“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就是通过比较求取共同点,属比较型题。(4)“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属论述型题。整题是一道综合型问答题。
点评:本题是典型的综合分析探究题,既要明确各自的措施,又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比较,进而 分析它们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它要求基础知识踏实,又要求有一定的概括力,要尽可能言简意赅。本题的中心词是“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规定了作答的对象;提示词“概括、指出、分析”,规定了作答的方式;求答项“主张、社会实践、特点、共同之处、影响”,则限定了作答的内容。限定词“在目标追求上”和“对中国近代历史”则限定了答题范围。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打到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和选项,康有为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A。“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但并没有彻底否定中国文化,排除C。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主张立宪法、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但没有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排除D,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都主张改变旧的封建专制思想,所以正确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和理解,解题关键是掌握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本质。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的纲领是: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四洲志》
D.《应诏统筹全局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达尔文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不是因为其关于生物进化的科学,而是因为其作品中的“物种灭绝”和“物种竞争”理论。在中国过去100多年的历史中,存在着一条清晰的对达尔文的理论“误读之线”。100年的误读,200年的孤独,这是达尔文的理论在中国的命运。下列关于达尔文的理论解读不正确的是(?)
A.成为马克思研究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B.严复完整地翻译了达尔文的著作,并使之成为变法图强的思想武器
C.被后人演绎为“优胜劣汰”,成为鼓励西方殖民的理论
D.康有为将社会进化论与中国儒家学说结合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准确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而不是达尔文的著作。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22年,胡适开具了他心目中“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其中将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列为一组。这些人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倡导实行民主与科学
C.要求实行变法救亡图存
D.其思想对知识界影响重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这些人的共同点的分析和辨别能力,A不符合胡适、蔡元培等人,B不符合康梁等人,C不符合胡适陈独秀等人,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