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商业的发展》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四)

时间:2017-09-25 11:09:1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山东东吕府馆陶县志》载: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此记载反映出当地(?)?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的信息可以看出自然经济占主导,故①正确;从“大布远销晋省,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等信息可以看出商品经济发展,故③正确,因此答案为C项;②④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通过材料可以分析出在宋代已经生产了钢针,但不能判定是此时才开始的,印记上有商标的标示和广告的内容,但也不能判定这是最早的商标、广告,所以A、B两项应排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在明朝中后期才出现的,同时在材料中也根本没有反映生产关系的内容,所以D项也应排除。从题中“收买”“造”“转卖兴贩”等内容可以看出C项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的考查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分析材料重现历史,题目难度中等,设计的灵巧。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除了材料中涉及到的广告等信息以外,在农业上表现为农业的商品化程度高,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在城市,打破了坊市的界限,不仅出现了夜市,也出现了一些迎合市民需求的娱乐场所。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北宋城市发展的状况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摘编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
材料二
十六世纪中国茶传入西方……十七世纪约在21010担以上,十八世纪增至8889241担以上。十九世纪仅前四十年输出数量十分庞大,约1500万担,比十八世纪100年的总输出量净增600余万担……输入茶叶的国家,十七世纪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俄国等国。而荷兰是最大的茶叶进口国,它的茶叶输入总量约为2万担,是英国茶叶总输入的20倍,俄国仅为10担右,其它国家则更少……十八世纪输入茶叶的国家中英国取得支配地位,总量为400万担,约占中国茶叶总输出量的45%,欧洲输入量的50%。美洲、大洋洲、非洲市场均由荷、英国转口输入茶叶……十九世纪则是英国独霸茶叶外销市场……
——摘编自2007年《茶叶通报》
材料三
在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中尽管在中国出口差价变化不大,由于市场“物以稀为贵”和欧洲各国征收茶叶高额税收,茶初入欧洲市场,被人视为稀罕的帕来品,完全“是一种奢侈品”,“茶价异常昂贵”,有所谓“掷三银块而饮茶一盅”之说。……十七、十八世纪一些国家将茶价下调,茶叶才逐渐走向普通百姓。
——摘编自2007年《茶业通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茶叶贸易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变化,并予
以评析。(17分)


参考答案:
(1)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回答任四点8分,每点2分)
(2)变化一:对外贸易迅速发展。(3分)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工业革命带来交通革命,东西方贸易便利;欧洲市场茶价下调,消费量大增;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增加收入。(8分)
变化二:经历由荷兰主导到英国主导的变化(主导茶叶输入国由荷兰到英国)(6分)
17世纪荷兰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经济实力欧洲第一;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有大量的销售市场;有利于英国资本积累。


本题解析:
(1)该问考查对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茶叶贸易促进了纸币的流通;“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经济城镇兴起;“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地域商人出现,增加了财政收入;“(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推动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2)依据材料概括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变化:“十六世纪中国茶传入西方……十七世纪约在21010担以上,十八世纪增至8889241担以上。十九世纪仅前四十年输出数量十分庞大,约1500万担,比十八世纪100年的总输出量净增600余万担。”出口数量迅速增加;“十七世纪主荷兰是最大的茶叶进口国”,“十九世纪则是英国独霸茶叶外销市场。”结合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殖民扩张等知识分析中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并作出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据文献记载,“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此现象出现的时期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飞钱出现的时间是在唐代。故选B。汉代尚未出现飞钱和纸币等;宋代开始出现纸币,元代纸币开始流行。
点评:古代我国历代政府普遍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是在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的基础上,商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唐代的飞钱和宋代的交子即是主要的表现形式。此外,和商业发展有关的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演进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山西民歌《走西口》中唱道:“哥哥你要走西口,你的妹子实在难留。提起你走西口,小妹妹泪花流。”歌中的走西口的汉子主要是指历史上著名的商帮。从歌词中可以看出(  )
①当时的商帮经商活动要克服许多困难 ?②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是成功的关键 
③晋商作为商帮中的杰出代表得到政府全力扶持
④商帮经济活动范围很广,遍及世界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的歌词可以看出走西口经商时与家人的难分难舍,也说明了出外经商的艰难,因此①正确;②也正确,正是由于他们的创业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才使他们最终取得很大的成功。故选A。商帮并未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明清时期依然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帮仅仅是在中国范围内,并未涉及到整个世界。因此③④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明清商品商帮的相关情况。主要表现有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出现了工商业市镇,也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明代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需要把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这些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