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近代科学技术》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六)

时间:2017-09-25 10:37:5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图片中关羽在“刮骨疗毒”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用“四诊法”号脉
B.使用了外科手术
C.查阅了《黄帝内经》
D.参考了《本草纲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这一题考查古代医学方面的成就出现的时间,ABC项成就均出现在三国之前,所以有可能在“刮骨疗毒”中被借鉴,但是D出现于明朝末年,所以不可能在三国时期出现,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7分)?文明互动与社会转型
材料一:“西学东渐这个名目随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的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节译本,该题《西学东渐记》,开始流行。但在晚明,“西学”已是特称判断,指西教即基督教以外的欧洲科学工艺各科学问。其实中国与欧洲的文明互动,在物质层面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典时代,在精神层面至迟已于北朝隋唐出现。……世界文明从来是互动的。既有西学东渐当然也有东学西渐。”?
——朱维铮《再读近代史》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收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27分)
(1)用“东学西渐”的具体事例说明中国古代文化对欧洲的影响。(3分)
(2)结合材料回答“晚明”时期“西学东渐”的具体表现。(3分)
(3)依次介绍这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刺激下“西学”传入中国的情况。(6分)
(4)基于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15分)


参考答案:(27分)
(1)例如:西汉“丝绸之路”开辟后,将中国的丝绸、造纸等工艺技术传到欧洲;(1分)蒙古的西征将中国的三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中国的儒学也通过传教士传入欧洲,对欧洲文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等。(1分)
(2)晚明,由于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1分)。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等。(2分)
(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随着来华西人的增多和坚船利炮的打击,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科技的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的口号。(2分)甲午战后,西学理论进化论通过严复译著的《天演论》传入中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给面临民族危机加深的中国敲响了警钟,西学思想通过维新派的活动得到广泛传播。(2分)
(3)(15分)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
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3—5分)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地解释。如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如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西学东渐给中国带来了进步,促进了向近代化的转型。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如叙述:叙述完整流畅;(5—8分)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如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如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
一方面,西学的传入是伴随着野蛮的侵略以及签订的一系列的不平等的条约的基础之上的,既残酷践踏了中国的主权,威胁了民族独立,也给当地经济和人民带来了破坏和灾难。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较为严重。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就说明了这一点。西方传教士和教堂的兴建等,也便利了西方思想文化方面的侵略。
另一方面,西学东渐客观上有利于西方先进的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例如学习西方工艺技术的洋务运动,在工业、教育和军事等方面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甲午战后,随着西方维新思想和进化论的传播。通过《申报》、《时务报》等的宣传下开展了维新变法、八国侵华《辛丑条约》后“民主共和”思想促进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迈出了政治民主化的关键一步。在西方“民主”“科学”的口号下开展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对封建旧思想进行较为深刻的批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如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如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8—12分)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如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如视角:如“文明”概念和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定义权的问题;文明观的问题,文明与野蛮,文明(西方)/野蛮(清朝)两分法的问题;西方在“文明观”视野下,利用修辞的力量来为自己寻求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向题。如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如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12—1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段材料说明牛顿的发现?
[? ]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
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自先秦以来“历书”就对民间社会生活起着强势的范导作用。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书”是(?)
A.《甘石星经》
B.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
C.西汉武帝时的“太初历”
D.郭守敬主持编订的《授时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秦汉时期和宋元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其共同影响是( )
①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进步,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②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国家强大,工农业发展,经济繁荣
④少数民族同汉族文化进一步交融,既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又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用排除法比较好。③项是这两个时期的文化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的原因,④项是宋元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故这两项不符合题目的要求,因此含有这两项的选项不选,所以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