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新思想的萌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9-25 10:29: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公举一大酋总摄之”“不四载即受代”可以看出,“这一国家”应是美国。从而排除BD项;再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这一主张很少有人理解,在当时几乎没什么影响,故选C项,A项不符合事实。
点评:近代民族危机在鸦片战争前后开始出现,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魏源等人主张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拱卫清政府的统治,著有《海国图志》一书。该书详细的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等内容,对开拓新视野起到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
[? ]
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844年知识分子徐继畲初撰英吉利一节,2400余字中就有“夷”字21个,而到l848年他以《瀛环志略》的书名刊行时,书中的“夷”字奇迹般地消失了,如英吉利一节扩至7600余字,却不见一个“夷”字,原来他用中性词或尊称取代了这些贬称,如将“夷目”改称“英官”就是一例。由此可见
A.夜郎自大观念在中国消失了
B.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思想相互融合了
C.平等和谐的国际关系逐渐建立
D.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着中国知识分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商业文明对应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其含义是商业发展导致的社会进步。20世纪初有助于社会进步的社会思潮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制强”
C.“实业救国”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四个备选项所发生的时间分别是: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90年代、C——20世纪初、D——20世纪30年代。符合题干时间要求的只有C项。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类似的题目还有: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主之君,立宪公之民;家全国,立宪公全国”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②③①? D.④①②③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关于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 .二者的根本目的不同
B .二者对西方的认识截然不同
C .二者都反对封建专制
D .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