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五)

时间:2017-09-25 10:17: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B.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D.国有制和私有制的并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农业方面:农业集体化运动。
因此选A, BCD都与斯大林模式不符。
点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利与弊?
利:与当时的苏联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使苏联在工业化建立的最初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弊: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后来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历史影响巨大,它发生于
[?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探索出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现在我国经济状况中最重要和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心已转移到工业方面了。……要推进整个经济,所需要的正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业上。……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我们必须以尽快的速度扩大我国工业,把工人数量增加一两倍,我们必须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而且愈快愈好。
——摘编自《斯大林全集》
材料二?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的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要改进劳动标准,并要在其他方面复兴产业和保存自然资源。?——《全国工业复兴法》
材料三?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材料一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模式对苏联兴衰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和斯大林模式的本质区别。(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探索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高速度;农业服务于工业。(2分,任答2点)
影响: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造成经济比例失调,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4分)
(2)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区别:新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部调整,斯大林模式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发展模式。(2分)
(3)措施:扩大企业和地方的经营管理自主权;重视经济规律,将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相
结合;在坚持共产党领导基础上,实行政企分开。(6分)
(4)认识:不同国家应结合国情制定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应随着时代的发
展而进行相应的调整。(2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我们必须以尽快的速度扩大我国工业,把工人数量增加一两倍,我们必须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而且愈快愈好。”可以分析出苏联经济建设的特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严重的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斯大林体制僵化的色彩越来越明显。(2)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而斯大林体制的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3)从材料“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可以概括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特点。(4)可从经济体制改革要依据本国的国情,要充分的尊重经济建设的规律,要相互的借鉴好的经验。等方面分析。
点评: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片面的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的失调,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在新政中,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 1979年开始,城市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走的是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的路线。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面两处水利工程除了都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外,它们的最主要的共同点是?  ?


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

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

[?]
A.为应对经济危机增加就业而兴建
B.由国家投资和组织修建的公共工程
C.专制集权政治的产物
D.国家为推动工业化进程而兴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十月革命后,丘吉尔曾组织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俄;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他主张“给俄国和俄国人以一切可能的援助”;1946年他又发表“铁幕演说”。这些表明:
①丘吉尔是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的忠实卫士
②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结盟
③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④英国政府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立场不断改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