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0:16:31
1、判断题 “复兴”的原意为“再生”、“复活”,而“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A.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
B.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活
C.资产阶级借古希腊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
D.提倡复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加尔文宗教改革中主张体现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这一意识形态的是 (?)
A.主张政教合一
B.主张共和制的长老制
C.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
D.主张议会负责世俗事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教改革的理解。结合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相关内容得知体现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这一意识形态的是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写信给教皇表示“决不能有承认错误的闪念”,因而被人们热情地称赞为“天使的化身”、“神学家中的凤凰”,并使著作《九十五条论纲》销售量猛增的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马丁·路德
C.康德
D.加尔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
——摘编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在欧洲的启蒙时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为百科全书学派们普遍叫好,认为铲除了贵族的世袭制,每个人靠自己的本事,“学而优则仕”。
——摘编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三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据伏尔泰所著《哲学词典》载:1648年,路易十四接见了随耶稣会士赴欧的中国人沈宗福,沈宗福向路易十四献上由在华耶稣会士所译的拉丁文《四库直译》的手稿,后来这就是1687出版的巴黎官刊本《中国哲人孔子,以拉丁文编写的中国人的学说》
——摘编韩琦《17——18世纪英国皇家学会和在华耶稣会士的交流》
材料四 工业文化的背景是雄厚的物质力量和以“普济众生”为已任的基督教精神,所以这种文化的特点是阳刚文化,强力文化,它是进取性的,是出击性的。因为是出击性的,所以它要输出他们的的文化,首先是他们的宗教文化,即基督教文化。
——摘编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请回答:
(1)说明出现材料一中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口号”的社会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百科全书派的主张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说明“中国的科举制度为百科全书学派普遍叫好”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四并联系17、18世纪西方与中国的社会状况,以“西学与中学”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6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处于手工工场时期,资产阶级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基督教势力强大,神权处于绝对统治地位。
(2)时代精神:反对贵族特权;主张民主平等。理由:科举考试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有利于突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3)17、18世纪,西方进入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时代,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强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教士翻译的中国古代重要典籍传入欧洲,西方基督教文化挟工业革命带来的物质文明走向世界。启蒙时代的欧洲人发现,欧洲的文明只是世界上若干种可能的文明形态中的一部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到18世纪的英国历史被认为是从初露锋芒到走向极盛的历史。孟德斯鸠曾认为,英国人“在三件大事上走在了世界其他民族的前面:虔诚、商业和自由”,诸多因素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结合16——18世纪英国相关史实,分别从“虔诚、商业和自由”三个方面分析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怎样的条件?(8分)
参考答案:宗教改革和清教运动有利于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殖民活动和海外贸易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2分)
圈地运动扩展国内市场、推动资本原始积累、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2分)
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和完善,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发展。(2分)
本题解析: “虔诚、商业和自由”三个方面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宗教、经济和政治三个方面,再结合英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条件:宗教改革;殖民活动、海外贸易、圈地运动;君主立宪制来回答。
点评:历史问答题解题的一般性原则:第一步:审题:解答问答题关键一步是审题。审题不正确就会偏题。审题一要审题目中的限定项,确定该题的时间、空间、数量、程度等;二要审题中的中心项,确定该题答题内容的对象;三要审题型,确定用什么方法解题;四要审求答项,明白问什么。如果是材料型问答题还要审材料中的观点。第二步:教材和学科知识定位。确定该题涉及的知识范围相当于材料中的哪些章节内容。第三步:根据提问对象列提纲,抓住关键点;第四步:筛选要点,史实结合,对题作答。并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理论分析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