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0:15:23
1、判断题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核心主张是(?)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D.要不要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政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1)D可以排除;
(2)ABC中,B直接关系着资产阶级参预政权,也直接关系着封建制度的巩固与否,“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之本,也是顽固派最反对的,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是关于20世纪中国立宪运动的一幅漫画。漫画的寓意是:
A.清王朝和立宪派在宪政运动中的态度不同
B.清王朝积极支持宪政改革
C.宪政运动不符合中国国情
D.立宪派以立宪破坏革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题中漫画可以看出立宪派的代表人物在给温度计加热,而清王朝的代表人物在给温度计的扇风降温,两者的态度截然相反。温度计上方有立宪字样,其寓意自然是清王朝和立宪派在宪政运动中的态度不同。故选A。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CD项材料并未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开眼向洋第一人”的林则徐在中国近代首开学习西方的先河,他提出的思想主张主要是
[? ]
A.严禁鸦片,反抗英国侵略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师夷长技以自强”
D.与魏源合著《海国图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指出,“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C.甲午中日战争—— 维新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鲁迅所说的“鞭子”象征着列强侵华引发的民族危机;“动弹”象征着先进中国人的抗争与探索。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开始“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所以只有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陈代谢
40年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物,在民族战争失败后提出“??”的命题。在这个命题里,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以其所包含的时代内容而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方向。……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社会的艰难变革。40年代、60年代、90年代因之前后相接,成为新陈代谢的三个历史环节。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请为文中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1分)
(2)你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方向”是什么?(2分)
(3)为什么说40年代、60年代、90年代“成为新陈代谢的三个历史环节”? 请以史实说明。(6分)
(4)经过半个世纪的新陈代谢,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与19世纪40年代相比有哪些不同?(5分)
参考答案:
(1)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
(2)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从中世纪向现代(或近代)社会的艰难变革(或转型)(2分)(或者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等,也可得分)
(3)19世纪40年代,中国在鸦片战争中败于英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林则徐、魏源等先进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2分)? 60年代,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设立总理衙门,开展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大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2分)? 90年代,甲午战败后,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宣传进化论,积极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2分)
(4)政治:从单纯学习西方技术(或盲目自大)到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制度。(1分)经济:从自然经济遭到冲击(或农业经济)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工业经济)初步发展。(1分)?思想:从夷夏观念(或中体西用)(或家国观念)到进化论、三民主义(或人权思想)的传播。(1分)?文化:从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到西书的大量翻译出版和近代报刊业的繁荣。(1分)?社会生活:从尊卑有别到人格平等;从落后到进步;从单一到丰富等。(任写一种即得1分)
本题解析:
(1)结合鸦片战争后,根据林则徐的思想主张回答即可。
(2)结合中国近代史中中国人的探索史的发展趋势即可判断出“近代中国的历史方向”。
(3)结合中国20世纪40年代、60年代、90年代对中国近代化有积极影响的重大史实,然后简述其积极意义即可。
(4)根据所学,应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与19世纪40年代的不同。考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