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7-09-25 09:55: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8分)货币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现代经济中,货币起着根本性的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的一个相当巨大的份额。彼埃尔·肖努曾估计,美洲白银的1/3以上最终流人中国;魏斐德估计,约有一半的美洲白银落户中国;梁方仲认为,约占?世界银产量15%的日本白银,也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如果我们接受巴雷特提供的数据,即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都留在了中国。在众多版本中,Von Glahn的估讦最为低调,他认为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占世界产量的1/30。相比而言,弗兰克关于中国获得世界银产量的一半的估计或许更接近真实情况。
——据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
材料二:1935年,为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规定白银国有,统一发行法币,以法币代替银元,作为市场唯一流通货币。
(1)根据材料一,明朝中国的白银供给主要来源于哪里?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8分)
(2)1800—1838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主要原因是什么?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白银外流剧增的原因。(6分)
(3)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材料二中改革发生的主要历史背景。(8分)
(4)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四套人民币,新增面额50元、100元人民币,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上述货币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6分)


参考答案:
(1)(8分)
来源:美洲(或者美洲、日本,或者海外)(2分)
背景: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西方用掠夺来的白银购买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等产品,而当时中国实行的是自足自给自然经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6分,每个要点2分,其中西方的角度给4分,新航路开辟必答,中国的角度给2分)
(2)(6分)
原因: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商人对中国进行鸦片走私;(2分)
原因:巨额的战争赔款;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所需费用;编练新军的费用;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的费用(4分,每个要点2分)
(3)(8分)
国际方面:1929—1933年国际经济大危机;日本大举侵华(4分,每个要点2分)
国内方面: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内币制混乱,不利经济发展;国共内战(4分,每个要点2分)
(4)(6分)
原因: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总量增加;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便于流通;应对通货膨胀(4分,每个要点2分)
启示: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货币涉及国家安全,要适时作出调整和改革。(2分,每个要点1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美洲白银的1/3以上最终流人中国”、“约占世界银产量15%的日本白银,也几乎全部进入中国”由此可得出中国的白银主要源自美洲、日本;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的“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都留在了中国”,可知该历史时期应为15——19世纪;依据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西方用掠夺来的白银购买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等产品;中国实行的是自足自给自然经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即鸦片战争前,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商人对中国进行鸦片走私,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第二小问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赔付大量白银作为战争赔款;洋务运动及清末新政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所需费用;编练新军的费用;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的费用。
材料中的币制改革是1935年,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两个方面回答,国际方面: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日本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后,不断大举侵华;国内方面: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内币制混乱,不利经济发展;国共内战。
1987年大额面值货币的增加,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便于流通;应对通货膨胀。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货币的发展历程:以白银为主要流通货币——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发行法币——1987年新增50、100面值的纸币。可以得出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货币涉及国家安全,要适时作出调整和改革。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和布局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正确的描述是?(?)
①工业的布局摆脱了河流的限制
②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
③纺织与铁路成为当时领先的二个部门
④出现了一批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新兴的工业部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其中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兴产业,所以④排除,①②③正确,指的是改良蒸汽机的使用使工业布局的变化,由分散走向集中,纺织和铁路称为此时期的新成果所在领域。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根本目的是
[? ]
A.掠夺金银财富
B.积累原始资本  
C.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D.输出剩余资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上述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非洲成了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
C.奴隶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D.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进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英国不在进行黑人奴隶贸易,而把他们看成是“生产原料”“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等信息,由此可以得出非洲成了西方国家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据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而A不符合核心观点,C、D不合材料主旨,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请仔细阅读下列20世纪初的一幅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解读不准确的是?(?)

A.英国仍然坚持盘出贸易政策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激烈
C.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D.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