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明治维新》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7-09-24 04:11:2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右图为1873年时期日本明治天皇的照片,从此照片我们能发现日本国内的哪一方面变化:

A.革除了封建礼仪
B.文明开化
C.殖产兴业
D.废藩置县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遍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所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四?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说明材料一中柏利访日不受欢迎的政策原因。“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提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该条约
[? ]
A.缓和了日本与列强的关系
B.扼制了列强对日本的侵略
C.打开闭关锁国的日本大门
D.推迟了日本半殖民地进程



4、判断题  下列对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逐步建立起小学、中学和大学三年级教育体制
B.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上学
C.取消了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主的教学内容
D.教育改革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



5、判断题  英国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中提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说:“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这段话反映了当时日本在学习西方时的突出特点包括
①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②注重经济领域而忽略政治、文化学习、借鉴?③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④注意继承本国的文化传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