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近代史》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7-09-24 03:54: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的“精巧的设计”是指
[? ]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荣氏家族,是以荣毅仁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族,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岁月中,荣氏家族都在中国经济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评价说:“从近代开始,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企业是中国民族企业的前驱;解放后,荣毅仁支持中国政府的三大改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荣家第三代荣智健等人对中国市场经济、新兴民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百度百科——荣氏家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20分)
材料一?荣氏兄弟与其姑丈、辞官居于苏州家中的朱仲甫共同出资筹办保兴面粉厂。荣德生负责在无锡买地,荣宗敬负责向法国购买石磨,朱仲甫请好友、时任江苏省商务局局长的吴硕卿,直接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手续很快办妥,而且还获得了十年专利。准备动工之时,荣氏兄弟收到了县衙的通知,通知责令工厂迁址。原来,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面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荣氏兄弟将详情申报商务局,并转呈总督府。不久,两江总督刘坤一传来批文:“士为四民之尊,立论尤当持平。烟囱即隔城垣,何谓文风有碍?该商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是否属实?由地方官查明,秉公办理。”经过查勘,“公地在附近则有之,恐不在内”。但士绅又以“烟囱树起,破坏风水”为由进行阻挠。知县孙襄臣仍坚持迁址,荣氏兄弟则继续施工。孙知县和常州府多次向上级部门禀告此事,而总督府的批文也前后下了七道。但无锡士绅还是不肯罢休,在第八次批文中,刘坤一写道:“知县办理无方,先行摘顶,以观后效。具呈阻挠人,查取职名,听候详参。着刻日详复!”
——杨旭《荣氏兄弟》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3分)分析士绅反对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二?保兴面粉厂在创办之初“……每包面粉总成本约1元2角。市面上洋粉每袋售价2元,从理论上说粉厂是有利可图的。然而,保兴用的是石磨,出不了一号粉,国产二号粉每包才售1元4角……平均每包只能赚1—2角,并无大利。而更要命的是,种种传言加上人们的保守思想作怪,由著名的拱北楼面馆率先表示:‘机器面粉不如土粉,不可用。’各家点心店闻声附和,保兴粉销路不畅,开工不足一月,已积粉数千包。只有麸皮倒还走俏,每担9角,农民在厂门口等着要。麸皮不是人吃的,不怕中毒。……打不开销路,保兴粉只得在干面行搀入土粉内出售,价格比土粉还贱。年终结账,虽未亏空,也无盈利,扯平。保兴苦苦经营了一年,只得暂时停机。”
——杨旭《荣氏兄弟》
(2)据材料二指出保兴面粉厂在创办之初,惨淡经营的原因。(4分)
材料三:“为了打开销路,荣德生一面派人到本地各面馆、面店、点心店进行推销,实行先试用后付款的办法,并采取各种优惠条件来吸引消费者。另方面,他聘请王尧臣、王禹卿推销产品。王氏兄弟对北方的客帮极为稔熟,与营口、烟台、天津各帮坐庄也有交谊。经过王氏兄弟的努力,保兴面粉厂在北方打开了销路。这时,保兴厂更名为茂新厂。……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面粉在东北三省极为畅销,面粉价格也随之上涨。为抓住时机,扩大生产,荣氏兄弟向英国购买钢磨,改进生产设备,扩大了工厂的生产能力。茂新厂的面粉产量增至每天800包。同时,他们注意提高面粉质量,不收潮麦、坏麦,凡购进的小麦都要经过人工挑拣,而且包装美观”。—— 白寿彝《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保兴面粉厂经营状况好转的原因(4分)
材料四:“1927年,……荣宗敬因抵制蒋介石政府强令摊派购买的‘二五库券’而遭到通缉。在国民党的压力下,荣宗敬被迫屈服,购下了摊派的‘库券’。但是,这时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由于国内捐税的繁重,以及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负债累累。到1934年,总公司资产总额为6800万元,负债却超过6300万元,致使大部分厂子被抵押了出去。”
—— 白寿彝《中国通史》
(4)据材料四指出影响荣氏企业发展的原因。(3分)
材料五:1954年,荣毅仁率先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将他的产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而来。
——《百度百科——荣氏家族》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材料六:1979年的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找到荣毅仁,探讨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不久,他按国际惯例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荣氏家族百年神话》
(6)结合材料六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荣氏企业在国内外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2分)


参考答案:(1)不利:地方绅士的阻挠和反对;有利:荣氏兄弟不屈抗争,屡挫屡争;开明官员鼓励实业,排除干扰。(3分)观念陈旧,思想保守(2分)。
(2)一是当地人的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二是工厂设备落后,产品质量较差。(4分)
(3)改进营销策略,聘用有才之人,抓住战争机遇,更新生产设备,保证产品质量。(4分)
(4)企业负担沉重,政府强行干预,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3分)
(5)通过全行业公私合营,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分)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和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这里的“紧箍”主要指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光荣革命
C.进行议会改革
D.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17世纪末”这个时间信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使英国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等于给国王戴上了“紧箍”。B是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C是在1832年;D是开始于18世纪。
点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要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特点和意义、影响,认识到代议制政治的进步性。要掌握“一条主线”“两个趋势”和“三个转移”:? “一条主线”是议会权力的不断增大,代表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发展和完善。? “两个趋势”是国王的权力逐渐削弱,议会的权力不断增强。?“三个转移”是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评论:“事实上,17世纪在英国进行着两种革命。第一种是小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小贵族和资产阶级感兴趣的是赢得在社会上有地位所必需的公民自由和宗教自由。”这场“政治革命”的实质是?(?)
A.确立小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B.维护英国公民自由和宗教自由
C.建立英国议会制度
D.确立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第一种是小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小贵族和资产阶级感兴趣的是赢得在社会上有地位所必需的公民自由和宗教自由。”说明这场“政治革命”的实质是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答案选A,B项与材料含义不符, C D两项出现早于17世纪之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当时尚未展开。
点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是影响世界最为深远的三次大革命,尽管三次革命的形式有重大差别,但就去性质而言则是资产阶级革命,他们对推动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考对其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其革命进程中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877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院。共和派在重选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承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该事件对法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是
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君主派顺应历史主动退出历史舞台
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可以得出在法国政治体制中,维护“议会至上”的原则。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