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十)

时间:2017-09-24 03:53:2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

说明:1928年,苏联公布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两个方案,即初步方案和最佳方案(也称最高方案)。1930年,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对五年计划的几项重要指标作了修改。“一五”计划原定1933年9月底完成。1932年底,苏联宣布提前完成。
回答:
(1)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两个方案和后来的实际完成情况看,哪个方案更符合实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表可以看出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发展的情况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共(布)十六大追加的产品指标完成情况怎样?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初步方案。
(2)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但发展不平衡,重工业发展较快,轻工业发展较慢。
(3)联共(布)追加的指标远没有完成。这说明在联共(布)十六大上出现了盲目追求发展高速度、高指标的冒进倾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为列宁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但是实践证明这不是一种理想的政策,一些措施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使工农联盟也濒于瓦解。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因此选D。
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是1918年至1928年期间苏维埃政府推行的两个经济政策,二者都是苏维埃政权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但是二者在实施的背景、内容、实质、影响等方面存在着不同。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
背景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外有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内有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武装叛乱,内忧外患
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内战再加上自然灾害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不满,经济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
目的
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解决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
内容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工业
企业不论大小,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产品分配
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
实行按劳分配
实质
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影响
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在战争结束后继续推行则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使苏维埃政权摆脱了经济和政治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并且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 新和谐公社蓝图

图2 《共产党宣言》书影

图3 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归纳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当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时,它只是众多社会主义流派中的一个,并未马上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接受。但是它的科学性决定了它必然成为社会主义学说中最有生命力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所以说它是科学的,基本根据:它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之上;它从实践中找到了自己所依靠的物质力量--无产阶级;它合理地继承了人类知识的精华,不割断历史,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它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抛弃了一切主观臆测。这一切正是它区别于其他所有社会主义流派的地方,是它大放异彩、长存不败的根源所在。《共产党宣言》包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所有的原理,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后来被实践证明是不准确或不正确的结论,这是不必讳言的。因为判断正误与对错是实事求是原则所要求的。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三

图4 攻打冬宫

图5 井冈山会师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差异,并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0年4月6日,俄罗斯科学院下属的俄罗斯历史研究所发表了一份声明,指出“列宁的活动使国家在社会经济和思想方面走入死胡同,阻碍了国家发展,使国家孤立于文明世界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作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可以总结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哪些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由理论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实践。
(2)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找到了自己所依靠的物质力量——无产阶级;合理地继承了人类知识的精华;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3)差异:城市中心论;农村包围城市。认识略。
(4)这一观点不正确。①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初,俄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国内社会矛盾等历史因素,说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落后的俄国具有客观条件。②十月革命使俄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推动了俄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种观点的意图在于否定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是错误的。
(5)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无产阶级必须以农民为革命的同盟军,建立工农联盟;正确的革命政党、革命理论和伟大的革命领袖是革命成功的必要条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20世纪初期,中国曾“以俄为师”。这里的“俄’’通常是指? ( ?)
①沙俄?②苏俄?③苏联?④独联体 ⑤俄罗斯
A.①②
B.②⑤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时间信息,20世纪初应为1900~1930年,此时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人们称之为苏俄,1922年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十月革命之前称沙俄,独联体和俄罗斯出现于苏联解体后,时间不符合题干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失败了,但为十月革命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和经验。其中不包括?(?)
A.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相继取得成功
B.将铁路、银行、大工业收归国有
C.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
D.颁布《和平法令》,退出战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了解。巴黎公社用暴力打碎国家机器,建立自己的政权,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创举,但是由于没有割断敌人的经济命脉,没有建立工农联盟等,最后失败了。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是其经验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ABC三项都是巴黎公社经验教训的体现。D是十月革命后苏俄的革命措施。因此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