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7-09-24 03:52: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郭沫若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代”,范文澜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面对这两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毛泽东在当时没有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他认为解决历史问题?
[? ]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C、百花齐放?
D、百家争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54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走什么样的路?——再评俞平伯先生关于“红楼梦”研究的错误观点》,文章指出“新红学”的实质就在于它是士大夫阶级意识和买办思想的混血儿,是反动的实验主义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这篇文章
[? ]
A.体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
B.是反右斗争中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批判
C.是社会主义改造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
D.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红学”研究的领导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时代背景上,“双百”方针与“二为”方向的主要区别是
[? ]
A.“二为”方向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双百”方针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
B.“二为”方向是改革开放时期,“双百”方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
C.“双百”方针是“文革”时期,“二为”方向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
D.“二为”方向是“文革”时期,“双百”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剧名曲《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 ]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昆曲名剧的涌现 ?
C.大众舆论的吹捧宣传
D.昆曲艺术的高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