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4 03:52:47
1、判断题 郭沫若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代”,范文澜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面对这两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毛泽东在当时没有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他认为解决历史问题?
[? ]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C、百花齐放?
D、百家争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54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走什么样的路?——再评俞平伯先生关于“红楼梦”研究的错误观点》,文章指出“新红学”的实质就在于它是士大夫阶级意识和买办思想的混血儿,是反动的实验主义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这篇文章
[? ]
A.体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
B.是反右斗争中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批判
C.是社会主义改造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
D.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红学”研究的领导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时代背景上,“双百”方针与“二为”方向的主要区别是
[? ]
A.“二为”方向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双百”方针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
B.“二为”方向是改革开放时期,“双百”方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
C.“双百”方针是“文革”时期,“二为”方向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
D.“二为”方向是“文革”时期,“双百”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剧名曲《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 ]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昆曲名剧的涌现 ?
C.大众舆论的吹捧宣传
D.昆曲艺术的高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