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四)

时间:2017-09-24 03:47:0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易陪基《亡弟白沙事状》说易白沙(民国初年革命党人)早岁读船山(王夫之)遗书,于是有革命之志,由此可知
A.王夫之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B.王夫之反专制思想对民主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主要继承了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
D.王夫之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只是封建士大夫之中的有识之士,并不是资产阶级,他所宣扬的思想并不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所以A项错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对后世的影响并没有很大,也没有形成体系,对后世的民主革命没有指导作用。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主要是从西方传来的,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所以C项错误。D项内容与材料无关,所以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明末清初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等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材料中“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反动”指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明朝晚期历史学家谈迁的《北游录》讲到一个叫丁宾的人,进士及第后,官至尚书。有人对他讲,你现在可以看点古文了。他问该看点什么呢?那人说:无非就是韩柳欧苏。丁宾问:韩柳欧苏是几个人?后来有人跟他讲二十二史;他说一个人怎么写那么多东西?对此材料正确的理解是
A.唐宋散文是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
B.作者讽刺官场腐败
C.讥讽读书人只知经义不知史书
D.表达谈迁科举考试后失落的心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难
C.统治者不施仁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退步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古时国指朝廷、政府、皇室,天下才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拥有的一切。顾炎武说的,亡国是指朝廷崩溃和王朝更替,亡天下是民族毁灭,当然是国可亡而天下不可亡。A不对,“封建王朝出现更替”显然是顾炎武所说的“易姓改号,谓之亡国”;C正确,“统治者不施仁政,民不聊生”正符合顾炎武所说的“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B”外族入侵国家危难”和“D国家分裂割据,战争频仍” 都不是顾炎武所指的“亡天下”。
点评:注意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与传统“忠君爱国”观念的不同。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 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一认识表明( )?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
C.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唯一的发展模式
D.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的发展模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东亚各国走上现代化道路深受西欧和美国模式的影响,但长期影响东亚各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可以在东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由此可见,作者主张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A、C、D均与材料的表述不符,故选B。
点评: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
的组成部分。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