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十)

时间:2017-09-24 03:40:3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
A.农村
B.大中城市
C.经济特区
D.沿海开放城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中国加入WTO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数据表格,获取信息的能力,由图表数据分析可知从1978年到1992年,非国有工业、商业占国民经济的总产值有了大幅提升,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B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已经完成,中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A表述有误;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C、D均不合题意。故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体制改革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
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被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正确的理论必须是客观实际的真正反映,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鸦片战争后的对外“开放”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其本质区别在于
A.开放的对象
B.开放的方式
C.开放的前提
D.开放的区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鸦片战争后的对外开放是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威逼下被迫开放的。而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是在中国拥有完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实行的。两者开放的重点对象都是西方国家;方式也是一样的,即允许西方国家在中国投资等;开放的区域也是以东部地区为主。故正确答案为C项。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A.1946、1949
B.1952、1956
C.1966、1976
D.1978、198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理解材料分析比较的能力。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由此表格主要反映的三大改造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由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A是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为主体时期;C文革时期,当时公有制占据了绝对的地位;D改革开放初期,与材料信息中的公私合营等内容不符。故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