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4 03:15:42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也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材料二:
材料三:当今世界,欧盟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在伊拉克问题从危机到战争的演变过程中,欧盟国家中法国和德国,都是反对美国单方面解决伊拉克问题的主要力量。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法、德也强调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开始出现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格局中存在着哪些基本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出世界格局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欧盟在一些重要国际问题上为什么会同美国不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决定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标志: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美苏之间的矛盾。
(2)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发展。
(3)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欧盟力图恢复自己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抵制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
(4)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纷繁复杂。下列各项中,属于下图所示战争影响的是
[? ]
A.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土地
B.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前台
C.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部分地区
D.“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新经济危机重要因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材料三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四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新华网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主要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
(2)材料二图片再现了两极格局下的某些具体场景。根据图片简述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
?
(3)据材料三,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特征。试从国际局势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
(4)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
(5)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阶段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
?
参考答案:(1)苏联。冷战政策。
(2)德国和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3)以谈判为主要方式(处于守势)。欧共体的发展;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
(4)特征: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强权政治。影响:造成国际局势的局部动荡。
(5)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70年代出现多极化趋势;90年代后,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4年,从纽约港驶出的开往中国的美国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返航时,满载茶叶、棉布、瓷器、丝等货物。这次首航投资是12万美元,利润率高达25%,更重要的是,英国的垄断被打破,中美之间航线被打通。此后,美国掀起了第一次对华“贸易热”。早期对华贸易,对美国摆脱大西洋贸易面临的窘境,促进东部商业城市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但分析(到鸦片战争)这六十年的变化却更富有意义。?
——摘编自罗荣渠《美国历史通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皇后号”来华60年间,中美两国经济地位各自发生的重要变化,说明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政策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杜鲁门总统在1945年9月告诉一位顾问说:“美国未来的海外利益将在西半球和太平洋。”他认为美国在亚洲的利益有赖于加强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它将取代日本作为这个地区的稳定力量。华盛顿官员相信,通过与蒋介石合作,不仅中国的巨大市场可以被开发出来,其他亚洲国家也可以成为美国的市场。为数多达十亿的亚洲消费者将对避免另一场经济危机大有助益。?
——摘编自(美)拉费伯尔《美国、俄国和冷战》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及其意图,并分析美国这一政策的最终结局对1949年后的中美关系造成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贸易和投资的总量都有了较大增长,但是经贸关系仍主要服务于美国外交和战略上的考虑。冷战结束后,美国工商界担心欧洲和日本利用中美关系的紧张在华谋求不公平的商业利益,逐渐把中美商务关系置于两国关系的核心地位。
——摘编自叶蔚然《关门前的谈判——中国复关、入世台前幕后》
(3)据材料三,概括冷战结束前后,中美经贸关系在美国对华政策中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据图,指出中美两国在中国“复关”问题上的最大分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变化:美国从经济依附地位走向独立富强(或:美国逐步崛起为新兴工业强国);中国从独立的经济地位开始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或:中国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政策因素: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2)政策:扶持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扶蒋反共)。意图:着眼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利用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作为维护地区稳定的力量;通过与蒋介石政权合作,开发包括中国在内的庞大亚洲市场,避免经济危机。影响: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以失败告终,造成了中美两国20多年的紧张对抗。
(3)变化:冷战结束前,美国对华经贸主要服务于外交和战略上的需要;冷战结束后,美国逐渐把双边经贸置于两国关系的核心地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纷繁复杂。下列各项中,属于下图所示战争影响的是
[? ]
A.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土地
B.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前台
C.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部分地区
D.“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新经济危机重要因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